[发明专利]用于控制果实采后病害的复合保鲜剂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47125.4 | 申请日: | 2019-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370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发明(设计)人: | 郑晓冬;曹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B7/154 | 分类号: | A23B7/154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金祺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控制 果实 病害 复合 保鲜剂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控制果实采后病害的复合保鲜剂,该复合保鲜剂由以下质量含量的组分制成:0.004~0.006%纳他霉素、0.009~0.011%对羟基苯甲酸乙酯、0.009~0.011%壳聚糖,余量为蒸馏水。本发明中所采用的三种试剂均为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无毒害作用,该复合保鲜剂可以显著降低樱桃番茄果实的采后灰霉病发病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果实采后病害防治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一种通过直接抑菌作用来抑制果实采后病害的生物保鲜技术。
背景技术
水果采后阶段的腐烂是一个全球性问题,由采后病害造成的损失十分严重。据统计,发达国家的果实采后腐烂损失率为15%~25%,发展中国家损失率为20%~50%,其中我国果蔬腐烂每年超过8000万吨,腐烂损失率超过30%,经济损失达千亿元,严重限制了我国水果产业的发展。目前,化学杀菌剂仍然是控制水果采后病害的主要措施。以柑橘为例,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0910028802.2,柑橘保鲜剂)提供了可控制柑橘病害的多种化学杀菌剂,包括甲基托布津,多菌灵。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0910028804.1,柑橘长效保鲜剂)提供了可控制柑橘病害的化学杀菌剂,包括2,4-D钠盐,托布津。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1110209305.X,一种柑橘保鲜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提供了可控制柑橘病害的多种化学杀菌剂,包括醚菌酯、唑菌胺脂、肟菌酯、烯肟菌酯等。
美国国家科学院(NAS)研究报告指出,农药中杀菌剂构成了人类60%的致癌危险,杀菌剂的残留容易对人体健康及环境安全造成严重危害,且随着化学杀菌剂残留水平的不断升高,病原菌的耐药性也随之增强,影响病害防治效果。在过去的40多年里,尽管全世界农药使用量增加了10倍,但病虫害给农作物造成的损失仍增加了1倍。由此可见,寻找新型、有效、安全、高效的病害控制方法来代替传统的农药杀菌剂十分迫切。
食品添加剂是食品配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增加加工食品营养、提高食品质量、防止食品腐败变质、改善食品加工条件等作用。食品添加剂包含多种抗氧化剂及低毒(无毒)防腐剂,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在水果保鲜上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纳他霉素(Natamycin)是一种由游链霉菌(Streptomyces natalensis)受控发酵制得发酵产生的天然抗真菌化合物,属于多烯大环内酯类,是一种无臭、无味,低剂量且安全性高的食品防腐剂。纳他霉素能够与真菌的麦角甾醇以及其他甾醇基团结合,阻遏麦角甾醇生物合成,从而使细胞膜畸变,最终导致渗漏,引起细胞死亡,既可以广泛有效的抑制各种霉菌、酵母菌的生长,又能抑制真菌毒素的产生,可广泛用于食品防腐保鲜以及抗真菌治疗。
壳聚糖(Chitosan)又称脱乙酰甲壳素,由几丁质(Chitin)脱乙酰作用得到。其所具备的生物官能性相容性、血液相容性、安全性、微生物降解性等优良性能被各行各业广泛关注,在医药、食品、化工、化妆品、水处理、金属提取及回收、生化和生物医学工程等诸多领域的应用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并作为增稠剂、被膜剂列入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
对羟基苯甲酸乙酯(Ethyl4-hydroxybenzoate,尼泊金乙酯)为白色、晶状、几乎无臭的粉末,对霉菌有较强抑菌能力,在食品工业和日化工业中具有相似的用途,广泛用于食品和化妆品的防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471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