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刚增强PPS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48089.3 | 申请日: | 2019-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790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唐强;王克成;李世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博驰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81/02 | 分类号: | C08L81/02;C08L59/00;C08K13/06;C08K9/06;C08K7/14;C08K3/04;C08K7/06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41 | 代理人: | 沈振涛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挤出 双螺杆挤出机 导热 高速搅拌机 硅烷偶联剂 玻璃纤维 导电炭黑 电磁屏蔽 分散剂 后冷却 聚甲醛 润滑剂 碳纤维 重量份 导电 烘干 耐磨 共混 混炼 切粒 熔融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刚增强PPS材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如下组分:PPS树脂60~80份、玻璃纤维45~65份、聚甲醛10~20份、导电炭黑5~10份、碳纤维10~20份、润滑剂10~20份、分散剂0.5~1份、硅烷偶联剂0.1~0.5份。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制备所述高刚增强PPS材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准备原料;(2)将PPS树脂预先烘干;(3)将原料按序添加共混均匀,在高速搅拌机中混合,然后送至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混炼、挤出;(4)原料经挤出后冷却、切粒、干燥,最后包装,即得PPS材料。本发明制备得到的PPS材料具有高刚强、耐磨、导电导热、电磁屏蔽的特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高刚增强PPS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PPS聚苯硫醚是第一大特种工程塑料,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耐化学腐蚀性能、电性能、阻燃性能和粘结性能等,聚赛龙通过增强、增韧、导热等改性手段,开发出系列高性能产品,广泛应用在汽车,电子电器和家电等领域。
现电子产品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功率越来越大,对散热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外封材料要求ESD的要求,以便屏蔽信号干扰。基于此,开发一种以高刚增强为基本、又耐高温且有散热和ESD功能的PPS材料。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了一种高刚增强PPS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PPS材料具有高刚强、耐磨、导电导热、电磁屏蔽的特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高刚增强PPS材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如下组分:PPS树脂60~80份、玻璃纤维45~65份、聚甲醛10~20份、导电炭黑5~10份、碳纤维10~20份、润滑剂10~20份、分散剂0.5~1份、硅烷偶联剂0.1~0.5份。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玻璃纤维为短切玻纤、碎玻纤中的一种或两种。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聚甲醛为共聚高流动聚甲醛。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润滑剂为石墨、二硫化钼、聚四氟乙烯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分散剂为有机硅油。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备所述高刚增强PPS材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准备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PPS树脂60~80份、玻璃纤维45~65份、聚甲醛10~20份、导电炭黑5~10份、碳纤维10~20份、润滑剂10~20份、分散剂0.5~1份、硅烷偶联剂0.1~0.5份;
(2)将PPS树脂预先烘干,烘干温度110~120度,烘干时间2.5~3小时;
(3)将原料按序添加共混均匀,在高速搅拌机中混合10~15min,然后送至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混炼、挤出;
(4)原料经挤出后冷却、切粒、干燥,最后包装,即得PPS材料。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步骤(3)中采用三段喂料设备,主喂料添加PPS树脂,第一侧向强制喂料添加20~30份的玻璃纤维,第二侧向强制喂料添加25~35份的玻璃纤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步骤(3)中在玻璃纤维在添加前需要用活性硅氧烷浸润干燥二次处理表面后使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步骤(3)中双螺杆挤出机的长径比为1:52或1:56或1:60中的一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制备得到的PPS材料具有高刚强、耐磨、导电导热、电磁屏蔽的特征;
(2)为了使材料塑化均匀,玻璃纤维添加分散均匀,采用二段塑化工艺来保证树脂充分塑化以确保玻璃纤维正常添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博驰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博驰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480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