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潜硫天然气站场脱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48554.3 | 申请日: | 2019-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931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葛涛;薛岗;王登海;郑欣;胡建国;刘银春;杨光;高玉龙;王潜忠;何蕾;李娜;卢鹏飞;李曙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长庆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L3/10 | 分类号: | C10L3/10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高云 |
地址: | 710018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硫 天然气站场 天然气 气液分离装置 液体脱硫 三嗪类 脱硫剂 硫化氢 气液分离处理 化学反应 安全可靠性 硫化氢脱除 水溶性液体 天然气输送 废脱硫剂 加热装置 石油工程 脱硫产物 脱硫工艺 气井 不可逆 采出液 二嗪 回注 硫量 地层 加热 无毒 | ||
本发明一种低潜硫天然气站场脱硫方法属于石油工程领域,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低潜硫天然气站场脱硫方法,包括:步骤1,将低潜硫天然气通入气液分离装置进行气液分离处理;步骤2,将气液分离装置分离出的天然气经加热装置加热到10‑30摄氏度后通入内部装有三嗪类脱硫剂的液体脱硫装置中进行充分反应;步骤3,将液体脱硫装置中脱硫后的天然气输送到下游。该脱硫工艺是采用三嗪类脱硫剂的水溶液与硫化氢发生不可逆化学反应生成噻二嗪,将含低潜硫量的下古气井天然气中的硫化氢脱除后,输送至下游。由于所生成的脱硫产物均为水溶性液体,故其安全可靠性更高,废脱硫剂无毒、无害可随处理后的天然气采出液回注地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天然气净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潜硫天然气站场脱硫方法。
背景技术
从地层采出的天然气中若含有硫化氢,会对设备和管道造成腐蚀,且硫化氢是一种剧毒气体,泄漏后不仅带来环境污染,还会对人体产生严重危害。因此,含硫天然气输往下游用户之前必须将硫化氢脱除。
根据天然气中所含硫元素质量的多少,可将天然气的脱硫处理规模划分为低潜硫量(低于0.1t/d的元素硫)、中潜硫量(0.1~30t/d的元素硫)和高潜硫量(高于30t/d的元素硫)规模。对于低潜硫量天然气的脱硫,国内集气站场通常采用氧化铁固体干法脱硫工艺。
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背景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缺陷:
采用氧化铁固体干法方式需要两台脱硫塔进行交替操作,当一台脱硫塔内的脱硫剂达到饱和时,切换至另一台脱硫塔进行脱硫,需定期对脱硫剂进行更换,这种方式操作复杂、费时费力,废脱硫剂与空气接触后极易发生自燃容易引发安全问题,且废脱硫剂回收处理难度大容易引发环境污染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潜硫天然气站场脱硫方法,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解决采用氧化铁固体干法方式需要两台脱硫塔进行交替操作,当一台脱硫塔内的脱硫剂达到饱和时,切换至另一台脱硫塔进行脱硫,需定期对脱硫剂进行更换,这种方式操作复杂、费时费力,废脱硫剂与空气接触后极易发生自燃容易引发安全问题,且废脱硫剂回收处理难度大容易引发环境污染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低潜硫天然气站场脱硫方法,包括:
步骤1,将低潜硫天然气通入气液分离装置进行气液分离处理;
步骤2,将气液分离装置分离出的天然气经加热装置加热到10-30摄氏度后通入内部装有三嗪类脱硫剂的液体脱硫装置中进行充分反应,所述三嗪类脱硫剂在液体脱硫装置中对天然气中的硫化氢进行脱除;
步骤3,将液体脱硫装置中脱硫后的天然气输送到下游。
所述步骤3中,将液体脱硫装置中脱硫后的天然气输送到下游具体为,将液体脱硫装置中脱硫后的天然气经硫化氢检测报警装置检测,若天然气满足含硫要求则天然气经计量装置计量后输送到下游,若天然气不满足含硫要求则关闭低潜硫天然气的进气,对天然气站场进行检修。
所述步骤1之前,还包括:
将多口气井的含硫天然气在集气站汇管内汇集为一股低潜硫天然气。
所述步骤1之后,还包括:
在集气站汇管进气口前端的管线上安装第一安全阀,在气液分离装置的进气口处安装第二安全阀;
将第一安全阀的安全排气口与闪蒸分液装置的进气口之间通过放空总管连通,将第二安全阀的安全排气口与闪蒸分液装置的进气口之间通过放空总管连通;
将闪蒸分液装置的出气口和放空火炬的进气口之间通过管线将闪蒸分液装置中分离出来的气体送入放空火炬中进行燃烧处理,所述放空火炬安装在站场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长庆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西安长庆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485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