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定玉米植株不同类型根系抗倒伏力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49450.4 | 申请日: | 2019-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245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郝玉波;于洋;宫秀杰;李梁;姜宇博;钱春荣;葛选良;吕国依;宫小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7/00 | 分类号: | A01G7/00;A01G22/2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信立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0 | 代理人: | 包晓静 |
地址: | 15000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定 玉米 植株 不同类型 根系 倒伏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测定玉米植株不同类型根系抗倒伏力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择六个玉米试验区;用植物茎杆强度仪测定整株玉米植株的抗倒伏力的值;剪除玉米植株的气生根,用植株茎杆强度仪测定玉米次生根的抗倒伏力的值;整株玉米植株的抗倒伏力的值减去玉米次生根的抗倒伏力的值即为玉米气生根的抗倒伏力的值。本发明可测定玉米植株不同类型根系的抗倒伏力,为选育抗倒伏玉米植株品种或研发适用于玉米植株促根剂的研发体系提供了新的抗倒伏力综合评价方法,对选育抗倒伏品种以及研发和选择不同种类的促根剂具有重要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测定玉米植株不同类型根系抗倒伏力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玉米根系分为初生根、次生根和气生根。由于玉米的初生根、次生根完全处于土壤黑暗环境中,本发明将初生根、次生根统一称为地下根系,而气生根部分暴露于空气中,因此单独划分为一类。地下根系和气生根在产量形成以及倒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目前玉米的密植生产条件下。
玉米倒伏是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因风雨或管理不当使玉米植株倾斜或着地的一种生产灾害。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玉米产量水平的上升,玉米高产与倒伏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着玉米的生产。玉米乳熟期由于气候条件、植株状态极易发生倒伏,且危害程度大,因此将乳熟期确定为本发明根系倒伏力的测定时期。玉米倒伏有两种因素:一是品种,二是天气,在后者不可控的情况下,选育抗倒伏玉米品种成为玉米生产的重中之重。
发明内容
基于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对评价玉米品种根系抗倒伏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的测定玉米植株不同类型根系抗倒伏力的方法。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测定玉米植株不同类型根系抗倒伏力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玉米试验区选择六个小区,每个小区的玉米植株均处于乳熟期,且每个小区的玉米植株各方面的生长特性均相近,将六个小区平均分为A组和B组,A组和B组均包括三个小区;
S2:用植物茎杆强度仪将A组的三个小区的玉米植株从穗位节下20cm-30cm处推倒,植株整体倾斜而茎杆未折断,此时植物茎杆强度仪液晶屏显示的最大值即为整株玉米植株根系抗倒伏力的值,每个小区重复5次计算平均值F1;
S3:用铲子和剪刀逐步调查B组玉米植株气生根的层数;
S4:根据步骤S3的调查结果,用剪刀逐层剪除B组玉米植株的气生根;
S5:用植株茎杆强度仪将B组剪除气生根的玉米植株从穗位节下20cm-30cm处推倒,植株整体倾斜而茎杆未折断,此时植物茎杆强度仪液晶屏显示的最大值即为玉米地下根系抗倒伏力的值,每个小区重复5次计算平均值F2;
S6:将F1与F2相减得到F3,即F1-F2=F3,F3即为玉米气生根的抗倒伏力的值。
进一步的,步骤S1中选择玉米植株时所参考的生长特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植株的高度,穗位的高度,茎基部节间的粗度和长度,气生根的层数、根数和根的粗细,茎秆的硬度和韧性,最终选择的六个小区的玉米植株的上述生长特性均相近。
进一步的,步骤S2中植物茎杆强度仪作用于玉米植株的位置是穗位节下20cm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本发明可测定玉米植株不同类型根系的抗倒伏力,为选育抗倒伏玉米植株品种或研发适用于玉米植株促根剂的研发体系提供了新的抗倒伏力综合评价方法,对选育抗倒伏品种以及研发和选择玉米植株促根剂具有重要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未经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494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