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一体化弹体引信毫米波天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50324.0 | 申请日: | 2019-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081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苏刚;刘同海;马军;裴进明;金海涛;刘成虎;陶宗虎;冯庆;于涛;陈玉喜;许陵;陈俊;窦红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博高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42C19/00 | 分类号: | F42C19/00;H01Q1/00 |
代理公司: | 芜湖思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38 | 代理人: | 郑直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高***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体化 弹体 引信 毫米波 天线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一种一体化弹体引信毫米波天线结构,包括弹体、天线本体、馈源、集风腔、涡轮发电机、毫米波TR组件和中空转轴,涉及引信天线领域,引信毫米波天线结构采用风道与天线发射面一体化,馈源与涡轮发电机的转轴为一体化,高度集成,天线不占用引信空间位置,节约空间,并且在此结构中采用风力涡轮发电模式来给整个系统供电,解决了传统锂电池供电对引信在运输、装配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及超长时间待机的存储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引信天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化弹体引信毫米波天线结构。
背景技术
引信是利用目标信息和环境信息,在预定条件下引爆或引燃弹药战斗部装药的控制设备,是武器装备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无线电近炸引信是武器系统中一种重要的弹载控制设备,引信天线则是无线电近炸引信的“眼睛”,它是利用电磁波环境信息感知目标并使引信在距目标最佳炸点处起爆战斗部的一种近炸引信。
现代化引信有利于抓住战机,快速而准确有效的攻击,可以实现减小弹药消耗量,降低弹药基数,对战时贮存、运输等都有极大的好处。
目前,关于引信的普遍设计是天线部分、引信部分和弹体组装结合,占用空间较大,并且,整个系统通过锂电池供电,锂电池本身存在安全性的问题,且长期不使用的情况下,锂电池的电量存储情况也需要考虑。
CN201510781180.6公开了一种微带环形引信天线,具有结构简单、尺寸小型化等优点,但该引信天线还需要引信前端的一部分空间进行安装固定,没有正在解决天线不占用引信空间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体化弹体引信毫米波天线结构,引信毫米波天线结构采用风道与天线发射面一体化,馈源与涡轮发电机的转轴为一体化,高度集成,天线不占用引信空间位置,节约空间,并且在此结构中采用风力涡轮发电模式来给整个系统供电,解决了传统锂电池供电对引信在运输、装配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及超长时间待机的存储问题。
一种一体化弹体引信毫米波天线结构,包括弹体、天线本体、馈源、集风腔、涡轮发电机、毫米波TR组件和中空转轴;弹体、天线本体、馈源及涡轮发电机等部分一体化设计,高度集成。
所述天线本体用于接收信号,所述馈源用于提高天线工作效率,所述集风腔用于收集风能,所述涡轮发电机用于将风能转化为电能,并为毫米波TR组件和弹体中其他用电设施供电,所述毫米波TR组件用于接收天线本体接受到的信号,并将接受到的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输送给弹体的信号处理模块;
所述天线本体为喇叭形并固定连接在弹体的前端,所述天线本体的表面设有一层镀膜层,所述天线本体的底部设有天线底盘,所述天线底盘上设有风腔进风孔,所述集风腔与天线底盘固定连接,所述集风腔内设有转式叶片和滤板,所述滤板固定连接在集风腔的侧壁上,且集风腔侧壁上还设有若干风腔出气孔,所述涡轮发电机与集风腔固定连接,所述中空转轴穿过滤板并与涡轮发电机的转轴一体成型,中空转轴与滤板转动连接,所述转式叶片固定连接在中空转轴上,所述馈源位于中空转轴内并与中空转轴固定连接。整个引信高速运行的状态下,风从天线本体前端的风道进入,通过风腔进风孔到转式叶片上,吹动转式叶片通过涡轮发电机将风能转化为电能,涡轮发电机中设有整流器整流将交流电转变成直流电开始为整个系统供电,当有目标时,天线本体的镀膜层接收信号反馈到馈源中,通过毫米波TR组件进行转化成电信号,到信号处理部分进行处理。
优选的,所述镀膜层采用金属镀膜,包括但不仅限于镀金、镀银和镀铜,风腔进风孔采用环形阵列风孔设计,保证集风腔内的进风量吹动转式叶片带动涡轮发电机发电。当在引信运输、安装过程中,风道的进风孔的进风量远小于涡轮发电的扇叶启动的风量,整个系统没有任何电源进行供电。
优选的,所述馈源为后馈馈源,且馈源的前端从天线底盘穿出位于天线本体内,馈源与天线底盘转动连接。涡轮发电机转轴与中空转轴及馈源一体成型的方法将天线与引信前端合二为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博高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芜湖博高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503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