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铝合金化学粗砂面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50859.8 | 申请日: | 2019-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798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3 |
发明(设计)人: | 熊伟;孙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华淮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11/16 | 分类号: | C25D11/16;C25D11/08;C23F1/20;C23G5/06;C23G1/22;C23F1/36;C23G1/18 |
代理公司: | 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 31334 | 代理人: | 李佳俊;郭国中 |
地址: | 235065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铝合金 化学 粗砂面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铝合金化学砂面处理方法,可获得粗砂表面效果,利用含有卤素氯离子和高价金属离子(铁离子和铜离子)的溶液中浸泡,在铝件表面的表面形成大量的微蚀坑,再浸入碱性溶液中进行碱蚀,将腐蚀坑扩大,最终形成均匀的砂面效果。所述化学砂面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脱脂;碱洗;中和;酸蚀;中和;碱蚀;中和;阳极氧化;封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工艺可获得粗砂面效果,在不利于机械喷砂的内腔表面也能形成砂面;2、经过短时间的化学处理即可获得砂面,与传统机械喷砂相比,节省了一次上下挂具、烘烤、机械喷砂等步骤,提高了效率;3、本工艺所使用的是常用的化工原料,使用寿命长,成本低于机械喷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铝合金材料表面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铝合金化学粗砂面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获得砂面效果常用途径是机械喷砂,一般步骤为上挂、脱脂、碱洗、中和、烘烤、下挂、喷砂,再次上挂后脱脂、碱洗、中和、化学抛光、中和、阳极氧化、封孔、下挂。化学砂面处理可以在不便于机械喷砂的部位(如复杂内腔)获得砂面效果,还可以缩短工艺流程和转移时间,从而降低成本。常规化学砂面处理步骤为上挂、脱脂、碱洗、中和、化学打砂、中和、阳极氧化、封孔、下挂。但目前化学砂面处理常用氟化物或磷酸为主要原料。使用氟化物存在环保方面的不足,氟化物对工人的身体损害较大,此外,使用氟化物的砂面处理只能得到细砂面效果。使用磷酸为主要原料,则成本高昂,同样存在磷酸盐废水处理困难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铝合金化学粗砂面处理方法,以获得粗砂面的处理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铝合金化学粗砂面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铝合金工件依次进行脱脂、碱洗、中和、酸蚀、中和、碱蚀、中和、阳极氧化和封孔处理;
所述酸蚀的步骤中采用的酸蚀液为无机酸、二价过渡金属盐、三价过渡金属盐和水的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脱脂的步骤包括如下操作:将铝合金工件在40~50℃下浸泡于脱脂液中2~8min;所述脱脂液为硫酸、表面活性剂、柠檬酸钠和水的混合物。采用硫酸作为脱脂剂主要成分,脱脂速度快,且可以利用阳极氧化废硫酸配制,节约成本,减少废液排放。表面活性剂用于加快除油。柠檬酸钠作为缓蚀剂和络合剂,加快铝合金表面附着物的清洗速度,同时减弱硫酸对铝合金的腐蚀。
更优选地,所述表面活性剂为TX-10乳化剂、OP-10乳化剂、6501表面活性剂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更优选地,所述脱脂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5%~15%,表面活性剂的质量分数为1~5%,柠檬酸钠的浓度为1~3g/L。硫酸浓度过低,除油效果差;浓度过高,则对铝合金的腐蚀较大,容易形成点腐蚀。表面活性剂含量过低,去油效果差;含量过高,则成本高,去污能力反而下降,且表面活性剂容易粘附于铝合金表面,不利于除油后的水洗。
优选地,所述碱洗的步骤包括如下操作:将铝合金工件在50~60℃下浸泡于碱洗液中5~60s;所述碱洗液为氢氧化钠、葡萄糖酸钠和水的混合物。本步骤可提高铝件表面的活性,除去铝件表面的脏污和氧化物。使用的葡萄糖酸钠具有缓蚀作用,使铝合金表面在碱液中均匀腐蚀。此外,葡萄糖酸钠还具有很强的络合作用,抑制碱液中铝离子水解形成沉淀。
更优选地,所述碱洗液中,氢氧化钠和葡萄糖酸钠的浓度分别为100~150g/L和1~5g/L。氢氧化钠浓度过低,则活化速度慢,耗时过长;氢氧化钠浓度过高,则反应速度太快,容易过腐蚀,使得铝合金表面出现明显的挤压纹。葡萄糖酸钠浓度过高则效果增加不明显,反而提高了成本。
优选地,所述中和的步骤包括如下操作:将铝合金工件在常温下浸渍于中和液中0.5~5min;所述中和液为硝酸的水溶液,硝酸水溶液的质量分数为5~15%。碱蚀后的铝合金表面会有一层不溶于碱液的灰渍,利用硝酸的强氧化性,可除去铝件表面残留的碱液和灰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华淮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华淮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508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