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润滑油再净化的静电絮凝池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52393.5 | 申请日: | 2019-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715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刘先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工商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M175/00 | 分类号: | C10M17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67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静电 絮凝池 胶体粒子 润滑油 微小悬浮物 净化 润滑油液 沉降 絮凝剂 布朗运动 加热器 搅拌机 电气控制箱 静电作用 连接管道 絮凝效率 逐步聚合 出油阀 导向器 分散器 加料口 进油阀 絮凝体 悬浮物 滤网 絮凝 聚合 粒子 过滤 凝聚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润滑油再净化的静电絮凝池,包括絮凝池(1)、加热器(2)、加料口(3)、分散器(4)、搅拌机(5)、导向器(6)、进油阀(7)、电气控制箱(8)、出油阀(9)、滤网(10)及连接管道组成的润滑油再净化静电絮凝池系统,其特征在于:含有微小悬浮物和胶体粒子杂质的润滑油液,在静电作用下部分微小悬浮物和胶体粒子逐步聚合成为较大的粒子而沉降,絮凝剂会随搅拌及布朗运动使悬浮物和胶体粒子间产生碰撞而逐渐凝聚成体积较大的絮凝体,以便于含有微小悬浮物和胶体粒子杂质的润滑油液能够通过沉降和过滤实现分离。本发明的用于润滑油再净化的静电絮凝池具有静电聚合与絮凝剂絮凝两种功能,结构简单,絮凝效率高,优势明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润滑油使用过程中再净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静电聚合和絮凝技术。
背景技术
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外来的水、尘埃及摩擦下来的金属粉末污染,在高温和搅拌的工况下,水和金属进一步促进了润滑油氧化,从而导致润滑性能逐步劣化,即使使用时间较短,油的基本质量还没有太明显的变化,就需要对润滑油进行再净化处理,滤除水分、杂质等污染物后再继续使用。但由于润滑油中清净分散剂的存在,把润滑油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胶质、积炭以及其他成分的微小颗粒分散在油中,形成粒子很小的分散相悬浮物,它们既能透过过滤材料的孔隙,又不能被重力或离心力所分离,使用传统的过滤方法处理其效果不佳。这时就需要先对润滑油进行絮凝处理,然后再进行过滤工艺处理。
因此,润滑油絮凝工艺应该在怎样的装备中进行,如何借助静电对润滑油中分散的能导电的微小颗粒的聚合作用来进一步提高絮凝效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润滑油再净化的静电絮凝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润滑油再净化的静电絮凝池,包括絮凝池1、加热器2、加料口3、分散器4、搅拌机5、导向器6、进油阀7、电气控制箱8、出油阀9、滤网10及连接管道组成的润滑油再净化静电絮凝池系统(如图1、图2)。
优选地,当含有微小悬浮物和胶体粒子杂质的润滑油液从所述进油阀7经所述导向器6时,在所述正电极61和所述负电极62的作用下部分微小悬浮物和胶体粒子分别带上正负电荷,进入所述絮凝池1后,在所述搅拌机5低速搅拌下,按照正负相吸的原理逐步聚合成为较大的粒子而沉降,油液经所述加热器6加热到40-65℃,从所述加料口3、所述分散器4加入絮凝剂,絮凝剂会随搅拌及布朗运动使悬浮物和胶体粒子间产生碰撞而逐渐凝聚成体积较大的絮凝体,以便于含有微小悬浮物和胶体粒子杂质的润滑油液能够通过沉降和过滤实现分离。
优选地,所述的絮凝池1为圆形平底,容积10-30M,靠近池壁有一个球面凹坑a。
优选地,所述的加热器2设置于絮凝池1下部,加热器2为电加热器,功率为10-30KW。
优选地,所述的加料口3和所述的分散器4设置于池壁上沿,中间有管道连接,分散器4为球面多孔式,孔径为1.5mm。
优选地,所述的搅拌机5设置于絮凝池1中间,搅拌机5的转速为10-60 rpm。
优选地,所述的导向器6设置于池壁上沿,导向器6内部有正电极61和负电极62,导向器6内部正负电极之间电压为80-150V,导向器6与所述的进油阀7有管道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电气控制箱8设置于池壁外侧。
优选地,所述的出油阀9设置于池壁下部外侧,与所述的滤网10有管道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滤网10设置于絮凝池1内球面凹坑a处。
优选地,所述的一种用于润滑油再净化的静电絮凝池具有静电聚合与絮凝剂絮凝两种功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工商大学,未经重庆工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5239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