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抗离子侵蚀性能测试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52406.9 | 申请日: | 2019-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752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薛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17/00 | 分类号: | G01N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艾皮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777 | 代理人: | 丁艳侠 |
地址: | 31001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室 外室 待测样品 第二电极 第一电极 离子侵蚀 性能测试 离子迁移通道 混凝土 混凝土技术领域 测试 测试效率 测试装置 电路回路 搅拌组件 离子结晶 装置固定 室内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抗离子侵蚀性能测试方法及装置,属于混凝土技术领域。该测试方法所使用的测试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的箱体内设有内室和外室,所述的内室内设有第一电极,所述的外室内设有第二电极,所述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形成电路回路;所述的内室通过待测样品与外室形成若干组离子迁移通道,所述的外室内还设有用于防止离子结晶的搅拌组件。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带有第一电极的内室以及设置带有第二电极的外室,便可通过待测样品使内室与外室之间形成多组离子迁移通道,从而可以直接将该装置固定在待测样品的测试面上进行抗离子侵蚀性能测试,其操作方便,测试效率和精度均比较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混凝土抗离子侵蚀性能测试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土,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常见的混凝土是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然后通过与水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即可得到。其中,混凝土的抗离子侵蚀性能是决定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然而,传统的混凝土抗离子侵蚀性能测试方法需要从混凝土结构物中取芯进行检测,操作起来很不方便,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才能完成对混凝土抗离子侵蚀性能的检测,而且存在测量误差较大的问题。所以,目前急需一种可以直接对混凝土进行抗离子侵蚀性能检测的装置及方法,以提高混凝土抗离子侵蚀性能的检测效率和精确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抗离子侵蚀性能测试方法及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混凝土抗离子侵蚀性能测试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的箱体内设有内室和外室,所述的内室内设有第一电极,所述的外室内设有第二电极,所述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形成电路回路;所述的内室通过待测样品与外室形成若干组离子迁移通道,所述的外室内还设有用于防止离子结晶的搅拌组件。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搅拌组件包括磁力搅拌器,所述的磁力搅拌器设置在外室内。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外室内设置有离子传感器。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测试装置还包括电源模块、控制模块以及用于自动计算离子扩散系数的计算模块,所述的计算模块、电源模块和离子传感器均与控制模块进行电性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测试装置还包括用于自动保存测试数据的存储模块,所述的存储模块与控制模块进行电性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箱体的外壁上设有用于将箱体固定在待测样品上的固定件,所述的固定件上设有若干组螺栓孔。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内室的底部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的第二凹槽上设有离子出口,所述外室的底部设有若干组第一凹槽,所述的第一凹槽上设有离子进口;所述的离子出口通过待测样品与离子进口形成离子迁移通道。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上均设有密封圈,且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深度均不大于密封圈的厚度。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混凝土抗离子侵蚀性能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待测样品的一面作为测试面,并对测试面进行打磨平整;
(2)将上述的混凝土抗离子侵蚀性能测试装置固定在测试面上;
(3)往内室和外室内注入去离子水对待测样品进行饱水处理18-30h,饱水处理结束后将内室和外室内的去离子水排干净;
(4)分别往内室和外室注入离子溶液和去离子水,然后对内室和外室施加15-60V的电压,使内室内的离子通过待测样品迁移到外室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科技学院,未经浙江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5240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