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能够达到国六标准油气分离效率的柴油发动机缸体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52681.0 | 申请日: | 2019-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447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李波;周勇;王永正;李金玲;黄耀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玉柴联合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18 | 分类号: | F02F1/18;F02F7/00;F01M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21 | 代理人: | 曹静 |
地址: | 24108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缸体 气缸 连通 油气通孔 主油道 柴油发动机缸体 油气分离效率 连接孔 油气 曲轴箱 发动机技术领域 油气分离结构 油压 螺旋分离板 并列设置 水平设置 旋转叶轮 油气分离 中段水平 驱动力 配合 | ||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能够达到国六标准油气分离效率的柴油发动机缸体,所述柴油发动机缸体还包括有上缸体,所述上缸体包括有若干个并列设置的气缸和与所有气缸连通的曲轴箱,所述上缸体位于气缸旁侧水平设置有油气通孔,所述上缸体位于每两个气缸之间均设置有油气连接孔,所述油气连接孔一端与油气通孔连通,所述油气连接孔另一端与曲轴箱连通,上缸体位于其中两个气缸之间中段水平设置有与油气通孔连通的主油道,所述主油道的一端与油气通孔连通,所述主油道的另一端安装有油气分离结构,油气和主油道的油压的多种驱动力配合,旋转叶轮带动螺旋分离板高速旋转,加速油气分离,提高油气分离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能够达到国六标准油气分离效率的柴油发动机缸体。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柴油机是通过油气分离器来分离曲轴箱中的润滑油与水蒸气,在柴油机工作过程中,由于机油泵、活塞和曲轴的作用,在曲轴箱内形成一定压力的燃油蒸汽及水蒸气,如果曲轴箱内存在较多水蒸气会爆缸,为了保证柴油机的可靠性,该燃油蒸汽及水蒸气必须分离,润滑油回到油底壳,水蒸气排入大气,此开式油气分离已经不能满足国六环保要求,一般柴油机使用金属材质油气分离器,这样的油气分离器仅仅通过油气推动一个螺旋板旋转使得油气分离,其分离驱动力不够,分离效率难以上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达到国六标准油气分离效率的柴油发动机缸体,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能够达到国六标准油气分离效率的柴油发动机缸体,所述柴油发动机缸体包括有下缸体和缸盖罩,所述柴油发动机缸体还包括有上缸体,所述上缸体包括有若干个并列设置的气缸和与所有气缸连通的曲轴箱,所述上缸体位于气缸旁侧水平设置有沿着所有气缸排列方向贯通自身的油气通孔,所述上缸体位于每两个气缸之间均设置有油气连接孔,所述油气连接孔的轴线垂直于油气通孔的轴线,所述油气连接孔一端与油气通孔连通,所述油气连接孔另一端与曲轴箱连通,上缸体位于其中两个气缸之间中段水平设置有与油气通孔连通的主油道,所述主油道的轴线垂于油气通孔的轴线,所述主油道的一端与油气通孔连通,所述主油道的另一端安装有油气分离结构。
优选的,所述上缸体的主油道竖直向上设置有油气过孔,所述油气分离结构包括有安装在上缸体上的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螺旋分离板和旋转叶轮,所述壳体设置有能够与油气过孔连通的进气口,所述螺旋分离板通过旋转轴转动安装在壳体内,旋转叶轮安装在旋转轴上且位于螺旋分离板的正下方。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内侧下半段设置有与主油道连通的进油孔,所述壳体的底部与曲轴箱连通的回油道,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出气口。
优选的,所述主油道的轴线与旋转叶轮的旋转平面共面,所述螺旋分离板的旋转朝下。
优选的,所述主油道的轴线高于旋转叶轮的旋转平面,所述螺旋分离板的旋转朝下。
优选的,所述壳体为倒圆台结构,所述螺旋分离板的直径自上而下逐渐减小。
优选的,所述缸盖罩包括有用于连通油气过孔和壳体进气口的衔接孔。
本发明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能够达到国六标准油气分离效率的柴油发动机缸体的有益效果:油气和主油道的油压的多种驱动力配合,旋转叶轮带动螺旋分离板高速旋转,加速油气分离,提高油气分离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解释: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正视图;
图3是本发明沿A-A线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5是本发明沿B-B线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玉柴联合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玉柴联合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526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