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取蜜、静音温控蜜蜂箱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52800.2 | 申请日: | 2019-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247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席桂清;邹丹丹;白宇;刘仕琪;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义乌市倩飞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47/02 | 分类号: | A01K47/02;A01K47/04;A01K47/06;A01K5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2000 浙江省金华市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静音 温控 蜜蜂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取蜜、静音温控蜜蜂箱,属于生物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蜜蜂养殖领域。其蜂箱内包括一个蜂脾体,所述的蜂脾体由蜂脾插板、导流管、集蜜盘、抽蜜管组成,蜂脾插板插在蜂箱内,此在不取蜜的情况下,弹簧正常伸展,活动板贴紧侧面板,且顶针顶入微孔将微孔堵塞,蜜蜂在蜂脾孔底部涂蜡后在蜂脾孔酿蜜。在需要取蜜的情况下,泵体向外抽取蜂蜜,顶针从微孔中拔出,微孔打开,实现取蜜,其能够不开箱取蜜,节约成本、效率高,对蜜蜂影响小。一种自动取蜜、静音温控蜜蜂箱,其包含所述的一种自动取蜜蜜蜂箱的特征,并设置了箱体外自动降装置,噪音小、对蜜蜂影响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取蜜、静音温控蜜蜂箱,属于生物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蜜蜂养殖领域。
背景技术
蜂蜜中含有大约35%的葡萄糖,40%的果糖,这两种糖都可以不经过消化作用而直接被人体吸收的。蜂蜜中含有与人体血清浓度相近的多种无机盐,还含有一定数量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铁、钙、铜、磷、钾等抗物质。蜂蜜中含有淀粉酶、脂肪酶、转化酶,是食物中含酶最多的一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在对于食物的需求量日益提高,对蜂蜜的需要也不但增加传统的养蜂技术由于纯人工取蜜,周期长、动作繁琐,取蜜工作人员需要在户外完成所有动作,浪费劳动力,取蜜过程还会打扰到蜜蜂的正常活动,不小心还会引起盗蜂。现有技术中已出现了全自动取蜜机,例如公开号为CN103250659A 的专利,其利用机械结构操作割蜜盖蜡刀割掉蜜盖蜡,再利用吸蜜装置将蜂脾内的蜜吸出,完成蜂巢的取蜜过程。采用这种方式的取蜜机结构复杂,所需构件数量多,不利于组装,而且割蜜盖蜡刀和吸蜜装置对机械操作的对位精度要求高,无法保证取蜜机长期稳定有效。再如专利申请号为201520698038.0的专利,其由间隔排列的奇数蜂巢板和偶数蜂巢板构成,当两蜂巢板配合对接成蜂巢结构时,蜂巢结构作为正常蜂巢使用,当提起一蜂巢板时,两蜂巢板相互错开,两蜂巢板之间的蜂脾产生缺口形成液流通道,蜂蜜在重力作用下顺着液流通道向下流入接液管,从而完成自动取蜜,其需要打开蜂箱操作,且利用重力取蜜需要时间较长,特别是在生产单一花源蜜时,由于蜂箱转移花源地时,取蜜不干净,影响蜂蜜质量。再如申请号为201720448926.6的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多箱透明自动取蜜综合蜂箱,包括闸板、导流管、滤网、巢门挡板、“8”字型凸条和凹槽,所述该多箱透明自动取蜜综合蜂箱由箱底、箱盖、侧板与蜂巢共同组成;所述闸板纵向穿过箱盖位于蜂箱的内腔,且蜂巢的内端侧紧贴在闸板的外壁上;所述提手孔镶嵌在闸板的顶部;所述导流管固定安装在箱底的内腔,且导流管的顶部紧贴在下端蜂巢的底部;所述滤网镶嵌在导流管的内侧,且闸板位于滤网的上端;所述巢门挡板分别安装在凹槽内侧,通过拉取闸板,利用重力实现自动取蜜。但该专利同样存在,开蜂箱取蜜、取蜜时间较长、取蜜不干净等问题。同时申请号为201720448926.6、申请号为201520698038.0的两个专利均存在一个致命缺点,就是蜜蜂在酿蜜前通常会在蜂巢底部涂上一层蜡,这就造成了,虽然两个专利蜂巢底部遮挡的装置拿开了,但是由于被蜂蜡将底部封住,蜂蜜无法利用重力流出。
蜜蜂在酿蜜过程中,需要将蜂箱内的温度控制在一定温度,目前已经存在很多专利对蜂箱内部进行降温,但是都存在致命缺陷:一是将降温的风扇等装置安置在蜂箱内,产生噪音;二是直接将冷却风吹进蜂箱对蜂箱内。这两个缺陷会对蜂箱内的蜜蜂造成扰动,严重的会造成蜜蜂离开巢穴。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取蜜、静音温控蜜蜂箱,能够实现不开蜂箱快速取蜜、能够实现风箱外对蜂箱温度进行控制,同时实现不扰动蜜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义乌市倩飞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义乌市倩飞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528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