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强高塑性Mg-Ca-Al-Zn-Mn-Ce变形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53437.6 | 申请日: | 2019-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669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潘虎成;秦高梧;杨延涛;任玉平;李景仁;戴永强;左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23/00 | 分类号: | C22C23/00;C22C23/02;C22C23/04;C22C1/02;C22C1/03;C22F1/06;C22F1/02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宁佳 |
地址: | 110819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强 塑性 mg ca al zn mn ce 变形 镁合金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的高强高塑性Mg‑Ca‑Al‑Zn‑Mn‑Ce变形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变形镁合金材料领域。变形镁合金组分按质量百分比为:钙:0.50~3.20%;铝:0.30~3.50%;锌:0.10~1.00%;锰:0.10~3.00%;铈:0.10~0.50%,余量为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制备方法为:先熔化纯镁铸锭,充分熔化后,再加入金属钙、铝、锌、铈、锰等,充分搅拌之后浇铸成铸锭,随后进行铸锭的均匀化处理,经过反向挤压工艺挤压得出相应的挤压型材,通过熔炼、均匀化处理及后续挤压(反向挤压)工艺制备出了高强高塑性Mg‑Ca‑Al‑Zn‑Mn‑Ce变形镁合金,其强度和韧性得到增强,有较好的力学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镁合金材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强高塑性Mg-Ca-Al-Zn-Mn-Ce变形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及资源紧缺,节能降耗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材料的轻型化可很大程度上使得能源损耗水平下降,对提高能源使用率和保护环境有重要的意义。作为目前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镁的密度仅有1.74g/cm3,只相当于铝的2/3,钢的1/4,具有较高的比强度和比刚度,阻尼减震性能较好,机械加工性能良好以及良好的导热性,尤其可以重复利用,因而被称为21世纪的“绿色工程材料”。但是,由于镁合金本身的强度比钢以及铝合金低,镁合金在工业方面的应用一直受到限制。提高镁合金强度的方法已经被大量研究,向镁基体中添加适当的合金元素,在热处理变形过程中通过强烈的析出强化以及细晶强化等效应,可显著提高镁合金强度。如最近开发的重稀土Gd和Y含量达13wt.%以上的超高强变形Mg-Gd-Y-Zn-Zr合金,经变形及时效处理后合金的抗拉强度高500MPa。可是,加入高含量的稀土元素增添了合金的成本。并且加入稀土元素增加了合金的密度,限制了合金的应用。因此,需要其他合适的元素取代稀土元素,来开发低成本高强变形镁合金。
近几年来有很多关于变形镁合金和Ca、Al、Zn、Mn、Ce等元素在镁合金中的作用的研究被广泛关注。本专利通过添加合金元素铝、钙、锌、锰、铈等以充分利用细晶强化和第二相强化,以期开发出新型的成本低廉、高力学性能的变形镁合金。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强高塑性Mg-Ca-Al-Zn-Mn-Ce变形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制备出不含稀土的强韧兼备的变形镁合金。
一种高强高塑性Mg-Ca-Al-Zn-Mn-Ce变形镁合金,包括组分及质量百分比为:钙:0.50~3.20%;铝:0.30~3.50%;锌:0.10~1.00%;锰:0.10~3.00%;铈:0.10~0.50%,余量为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所述的高强高塑性Mg-Ca-Al-Zn-Mn-Ce变形镁合金,抗拉强度为:362~449MPa,屈服强度为:352~435MPa,延伸率为:4~13%。
一种高强高塑性Mg-Ca-Al-Zn-Mn-Ce变形镁合金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备料:
按Mg-Ca-Al-Zn-Mn-Ce变形镁合金组分质量百分比称取所需原料;
步骤2,铸锭熔炼:
(1)在保护气体保护下,将原料分两批次加入:第一批次:加入纯镁加热至740~780℃,充分搅拌并待其全部熔化;第二批次:加入纯铝、纯钙、纯锌、纯铈、锰或镁锰中间合金;充分搅拌3~6min,形成合金熔液;
(2)将合金熔液温度控制在700~750℃静置10~20min,清除表面的浮渣,浇铸至预热到200~350℃的铁模中,制得Mg-Ca-Al-Zn-Mn-Ce变形镁合金铸锭;
步骤3,均匀化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534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