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助吸式喷射泵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53546.8 | 申请日: | 2019-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435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发明(设计)人: | 吕金喜;陈皓;邱林;田泽浩;蒋建珍;王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振华泵业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F5/10 | 分类号: | F04F5/10;F04F5/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5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入室 喷嘴 吸式喷射泵 螺栓 混合室 喷射泵 悬臂段 内腔 圆锥形内腔 成形加工 大小相等 定位安装 内腔形状 同轴密封 轴向通孔 铸造成形 泵效率 机加工 圆锥角 增压 朝外 抽吸 外壁 液流 增速 包容 过时 流通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助吸式喷射泵,它包括喷嘴、吸入室、螺栓和混合室。所述吸入室与混合室用螺栓作同轴密封连接,在吸入室朝外的轴向通孔中定位安装喷嘴,由此构成一完整的喷射泵。为了进一步提高喷射泵的抽吸性能,本发明将吸入室包容喷嘴悬臂段处的内腔设计成圆锥形,由于该结构的内腔形状规则,便于用机加工方式将铸造成形的吸入室内腔作进一步成形加工。再加上吸入室圆锥形内腔与喷嘴悬臂段外壁的圆锥角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由此构成截面渐缩小结构,使得液流通过时障碍最小,有利于形成渐增压和渐增速的液流,从而达到提高泵效率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力机械产品技术领域的一项技术方案,具体地讲,本发明涉及一种喷射泵,特别是一种助吸式喷射泵。
背景技术
喷射泵属于一种特殊泵品种,它由喷嘴、吸入室和混合室三大件同轴连接组成,该泵的结构特征是无旋转部件,结构简单、连接可靠、运行平稳,特别适合舰船配套。喷射泵运行时输入的动力水源经喷嘴增压提速,此股喷出的液流持续通过混合室时形成“气塞”效应,从而促成吸入室在吸入口产生低压区,甚至负压区,使得位于吸入室吸入口的工作液被抽吸,被抽吸的工作液伴随喷嘴喷出的高速液流进入混合室。混合室的作用除使两股液流混合,也使通过的液流速度逐渐减小,并尽可能以小的损失把它转换为出口处的压力能。喷射泵的吸入室属于影响泵水力性能的关键部件之一,传统喷射泵的吸入室内腔呈球形或流线形,此类曲面结构的吸入室因机加工难,故本行业普遍采用铸造成形。成熟的铸造技术虽然能够有效解决曲面结构的吸入室批量生产问题,但铸造精度不够高,特别是吸入室内腔表面相对粗糙,工作时形成较大的液流摩擦阻力,从而降低吸入室吸入口工作液的流动速度,使得泵效率难以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助吸式喷射泵,该泵吸入室的内腔呈圆锥形,由于内腔形状规则,可借助精加工工艺提高内壁质量,从而显著减少截面积渐缩小内壁对液流的摩擦阻力,有利于改善泵效率。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技术目标。
助吸式喷射泵,它包括喷嘴、吸入室、螺栓和混合室。所述吸入室与混合室用螺栓作同轴密封连接,在吸入室朝外的轴向通孔中定位安装喷嘴。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吸入室包容喷嘴悬臂段处的内腔设计成圆锥形,该处表面经机加工后圆锥角朝向和喷嘴朝向一致。
作为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吸入室圆锥形内腔的圆锥角等同于喷嘴悬臂段外壁的圆锥角。
作为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吸入室圆锥形内腔经机加工后表面粗糙度至少为Ra3.2。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
1、吸入室内腔呈圆锥形,该圆锥的圆锥角朝向和大小与喷嘴外壁的圆锥相同,而且表面光滑,此结构使得液流通过时摩擦阻力最小,有利于形成渐增压和渐增速的液流。
2、由于吸入室内腔呈圆锥体,此种结构形状规则,便于采用机加工方法来改善内壁质量,从而显著减小液流摩擦阻力,有利于提高泵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所示的助吸式喷射泵,它包括喷嘴1、吸入室2、螺栓3和混合室4。所述吸入室2与混合室3同轴对接后用螺栓3锁紧,在吸入室4朝外的轴向通孔中定位安装喷嘴1,由此构成一完整的喷射泵。为了进一步提高喷射泵的抽吸性能,本发明将吸入室2包容喷嘴1悬臂段处的内腔设计成圆锥形,由于该结构的内腔形状规则,便于用机加工方式将铸造成形的吸入室2内腔作进一步成形加工。本实施例吸入室2圆锥形内腔经机加工后表面粗糙度至少为Ra3.2,而且圆锥形内腔的圆锥角及朝向等同于喷嘴1悬臂段外壁的圆锥角,由此构成截面渐缩小结构,而且表面光滑,使得液流通过时摩擦阻力最小,有利于形成渐增压和渐增速的液流,此技术效果有利于提高泵效率,本实施例比现有技术同规格产品提高泵效率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振华泵业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振华泵业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535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