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手机充电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54627.X | 申请日: | 2019-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171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肖军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团团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48 浙江省宁波市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机 充电 方法 | ||
一种手机充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手机与充电装置相连接;在手机与充电装置连接时,手机自动检测所处的时间区段,所述时间区段包括互不相交的清醒区段与睡眠区段,所述清醒区段与睡眠区段的起始时间点与结束时间点均预存在手机中或由使用人手动输入手机中;当手机时间处于清醒区段时,手机进入快速充电模式进行充电,当手机处于睡眠区段时,手机进入慢速充电模式进行充电,当手机时间既不处于清醒区段又不处于睡眠区段时,手机进入正常充电模式进行充电。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夜间慢速充电保护电池,白天即使电量较多也快速充满,快速充电满足人对电量的焦虑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机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指一种能根据时间改变手机充电速度的手机充电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一种专利号为CN201711296258.0名称为《一种手机充电方法》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手机充电方法,至少包括:充电器、控制器、连接充电器向手机充电的USB接口,其特征是:在充电器与USB接口之间有一控制电路,控制器用于检测控制电路的负载变化,当控制电路电连接有手机负载时,控制器通过USB接口向手机负载输出信息,然后等待手机负载返回信息,如果手机负载返回信息验证正确,控制器控制控制电路,使充电器通过控制器向手机负载提供需要的充电电流;如果手机负载返回信息验证不正确或在设定的时间没有回应信息,控制器控制控制电路,使充电器通过控制器向手机负载不提供充电电流或只提供最低工作电流。使用者通过推送广告或交付费用,随时使用充电器,及大地方便了使用者。然而,该手机充电方法无法根据时间改变手机充电速度,因此该方法还需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操作简单,能根据时间改变手机充电速度的手机充电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手机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一、将手机与充电装置相连接;
二、在手机与充电装置连接时,手机自动检测所处的时间区段,所述时间区段包括互不相交的清醒区段与睡眠区段,所述清醒区段与睡眠区段的起始时间点与结束时间点均预存在手机中或由使用人手动输入手机中;
三、当手机时间处于清醒区段时,手机进入快速充电模式进行充电,当手机处于睡眠区段时,手机进入慢速充电模式进行充电,当手机时间既不处于清醒区段又不处于睡眠区段时,手机进入正常充电模式进行充电。
作为改进,所述快速充电模式是指手机充电功率在10~60W之间,所述正常充电模式是指手机充电功率在3~9W之间,所述慢速充电模式是指手机充电功率在0.3~5W之间,且正常充电模式的手机充电功率大于慢速充电模式的充电功率。
作为改进,所述快速充电模式是指手机充电功率在10~50W之间,所述慢速充电模式是指手机充电功率在0.3~5W之间,所述正常充电模式是指,手机电量小于80%时,手机充电功率在5~9W之间,手机电量在80~100%时,手机充电功率在2~4W之间,且正常充电模式在手机电量小于80%时的手机充电功率大于慢速充电模式的充电功率。
作为改进,步骤一中,手机与充电装置相连接的具体步骤为,在所述的手机上设置有有线接口,所述充电装置为手机充电器,所述手机充电器的充电线插头插接在有线接口中,或,在所述的手机中设置有无线充电模块,所述充电装置为手机无线充电器,所述手机放置在手机无线充电器的充电区域上。
作为改进,步骤二中,在手机自动检测所处的时间区段之前,先自动检测所处的星期区段,所述星期区段分为工作区段和休息区段,所述工作区段和休息区段的起始星期数和结束星期数均预存在手机中或由使用人手动输入手机中。
进一步改进,步骤二中,在手机自动检测所处的星期区段之前,先自动检测所述的日期区段,所述日期区段分为夏令时区段和冬令时区段,所述夏令时区段和冬令时区段的起始日期和结束日期均预存在手机中或由使用人手动输入手机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团团工业设计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团团工业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5462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