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组防殉爆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54990.1 | 申请日: | 2019-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342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丁桦;周秋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M50/244 | 分类号: | H01M50/244;H01M50/249;H01M50/204;H01M50/256;H01M10/48;B60K1/04;B60L50/6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1458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组 防殉爆 方法 | ||
一种电池组防殉爆的方法,所述电池组约束于电池舱内,包括多个单体电池,当其中一个或多个单体电池发生爆炸时,所述电池舱解除对电池组的约束,使各单体电池各自分离。所述单体电池以线性的方式置排列于电池舱内,所述电池舱至少一端设有用于解除电池舱对电池组约束的解除机构。本发明的防止电池殉爆方法操作简单,实现的方式也有很多种,成本低,能够有效的防止单体电池发生殉爆,减少电池殉爆造成的财物损失,更重要的能够有效保障车上人员以及路边行人的安全。本发明通过设置解除机构,能够通过手动或者自动方式快速解除电池舱对电池组的约束,能够实现电池组快速的散开,不需要设置太多的辅助机构,成本低,便于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组防殉爆的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因为具备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和长使用寿命的特点,在化学储能器件中脱颖而出,在便携式电子产品领域已经技术成熟广泛应用了,如今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在电动汽车领域的需求量也呈爆发式的增长。锂离子电池在通常情况下是安全的,但是,时有安全性事故的报道呈现在公众面前,比较著名的有特斯拉MODEL S、MODELX的起火、爆炸等。
电池组的设计要尽可能的在有限的空间内,布置更多的电量,这样才能达到更大的续航里程。所以电池与电池之间只间隔一层薄膜,单体电池之间几乎没有间距,一旦某单体电池发生燃烧爆炸,其它电池就会受到挤压,就会引起电池连环爆炸,危险性极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电池组防殉爆的方法,以达到防止电池殉爆,减少财物损失,保护人员安全的目的。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池组防殉爆的方法,所述电池组约束于电池舱内,包括多个单体电池,当其中一个或多个单体电池发生爆炸时,所述电池舱解除对电池组的约束,使各单体电池各自分离。
本发明主要针对的是电动汽车领域,所述电池舱可以是电动汽车本身用于放置电池的腔体。所述电池组置于电池舱中,电池组有多个单体电池构成,为了使空间有限的电池舱中能够放置更多的电池,单体电池一般紧密排列置于电池舱中。电池舱通过两侧的压力挤压固定在车体中,或者通过电池舱底部的支撑机构支撑于车体中,当其中一个或多个单体电池发生爆炸时,可以手动或者自动解除电池舱对电池组的约束,即两种方式,一种方式为手动或者自动解除两侧的挤压力,电池舱从车体掉落,电池组从电池舱掉出,从而分散开,避免殉爆;另一种方式为手动或者自动解除底部的支撑机构的支撑力,可以是移除底部的支撑机构或者其他解除底部支撑机构支撑力的方式,使得电池舱从车体掉落,电池组从电池舱掉出,从而散开避免殉爆。
本发明的防止电池殉爆方法操作简单,实现的方式也有很多种,成本低,能够有效的防止单体电池发生殉爆,减少电池殉爆造成的财物损失,更重要的能够有效保障车上人员以及路边行人的安全。
进一步的,所述单体电池以线性的方式置排列于电池舱内,所述电池舱至少一端设有用于解除电池舱对电池组约束的解除机构。
所述解除机构可以同时或分别用于两个方面的解除,一种方式是电池舱主要依靠两侧的挤压力固定在车体中,一旦两侧的挤压力解除,电池舱便会自动掉出车体,此时,解除机构主要用于解除两侧的挤压力,因此,解除机构可以是弹性件或者设于两端的自动伸缩桩,当有一个或多个单体电池发生爆炸时,所述可以通过手动或者自动的方式释放挤压力,或者自动方式缩短伸缩桩,使得电池组直接掉落出车体,避免殉爆。
另一种方式是底部设有支撑机构,电池舱主要由支撑机构支撑于车体中,当支撑机构的支撑作用消失时,电池即可掉出车体,因此解除机构通过解除底部支撑机构的支撑作用而实现。
由于电池一旦发生爆炸,避免殉爆的操作也是争分夺秒,本发明通过设置解除机构,能够通过手动或者自动方式快速解除电池舱对电池组的约束,能够实现电池组快速的散开,操作简单、快捷,能够快速避免殉爆。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组通过各单体电池的重力作用解除约束,实现相互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549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