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网区域需求响应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55101.3 | 申请日: | 2019-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113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程正敏;宗明;朱钦;邓孟华;储琳琳;钱军;张宇俊;刘议华;陈勐;刘子嘉;陈妍君;林琳;郑虹;高景艳;唐啸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兆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有限合伙) 31241 | 代理人: | 章蔚强 |
地址: | 20012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需求响应 能源站 电网区域 电站 供能 触发条件 用电环境 责任义务 固化 标准化 量化 供电 调控 审批 时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网区域需求响应方法,在需求响应主体于电力电站签订需求响应协议后,通过在电力电站向需求响应主体进行供电的线路中建立能源站,由能源站分别获取需求响应主体侧及电力电站侧的供能数据,以确定当前的用电环境是否符合需求的触发条件,并通过能源站进行需求响应的供能调控。该方法明确了在进行需求响应时供给侧和需求侧的责任义务,采用标准化量化的手段使得需求响应操作的具体操作时机和操作方法得以固化,避免了需求响应的逐级审批,提升了进行需求响应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智能电网领域的电网区域需求响应方法。
背景技术
国内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和高峰负荷,以及国家对能源系统的低碳转型要求和减轻环境影响、改善电网运行经济效率的政策目标,都迫切需要变革电力系统运作和规划方式。电力需求侧也亟待变革以为减碳、环境保护、电力供需平衡、提升经济效率等政策目标做出贡献。为适应电力市场发展,通过价格信号和激励机制来增加需求侧在市场中的作用,为此引入需求响应(demand response,DR)机制。2014年,上海市成为国家发展改革委指定的中国首个需求响应试点城市。
电力需求响应系统涉及需求响应监管者、电能供应商、需求响应服务管理者、需求响应聚合商和电力用户等多个方面。区域型分布式能源站可作为能源供应商也可作为电力用户参与需求响应。目前已并网上网的分布式能源站目前只是被动的接入配电网,作为区域型分布式能源站如何参与需求响应还没有相关可参照的方式方法。开发准确高效可实现的需求响应标准方法是技术人员的主要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网区域需求响应方法,它能够实现对于指定区域内对特定需求响应主体进行需求响应的功能调节。
实现上述目的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网区域需求响应方法,包括需求响应主体、能源站和电力电站;
需求响应主体与电力电站先行签订需求响应协议,需求响应协议的内容包括需求响应的触发条件、需求响应的时间段、需求响应的频率上限以及需求响应的能力下限;
在电力电站向需求响应主体进行供电的线路中建立能源站,在需求响应主体侧设置区域用电采集系统,能源站分别接收需求响应主体侧的区域用电采集系统的能耗数据与电力电站侧的电网供电数据,同时能源站对需求响应主体的供能进行调节控制;
当能源站监测到电力电站侧的电网供电数据及需求响应主体侧的能耗数据符合需求响应的触发条件时,能源站向需求响应主体发出需求响应指令,并调控需求响应主体的供能;
在需求响应指令执行后,能源站将需求响应的测算结果发送到电力电站,由电力电站与需求响应主体结算需求响应补贴。
进一步的,所述需求响应的触发条件包括需求响应主体侧的电网备用容量和局部负荷过载量,以及电力电站侧的电力供应缺口量、系统最高负荷量和系统峰谷极限差值。
进一步的,所述需求响应的频率上限包括日响应频率上限、日累计时间上限、单次响应时间上限、年累计响应天数上限。
再进一步的,当能源站发现所述需求响应主体的需求响应频率达到了所述需求响应的频率上限的任意一项指标时,所述能源站终止发出所述需求响应指令。
本发明的一种电网区域需求响应方法,在需求响应主体于电力电站签订需求响应协议后,通过在电力电站向需求响应主体进行供电的线路中建立能源站,由能源站分别获取需求响应主体侧及电力电站侧的供能数据,以确定当前的用电环境是否符合需求的触发条件,并通过能源站进行需求响应的供能调控。该方法明确了在进行需求响应时供给侧和需求侧的责任义务,采用标准化量化的手段使得需求响应操作的具体操作时机和操作方法得以固化,避免了需求响应的逐级审批,提升了进行需求响应的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未经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551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