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极-光谱融合的锌溶液杂质离子浓度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55259.0 | 申请日: | 2019-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596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阳春华;周风波;朱红求;李勇刚;周灿;周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31 | 分类号: | G01N21/31;G01N21/33;G01N27/48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14 | 代理人: | 龚燕妮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光谱 融合 溶液 杂质 离子 浓度 检测 方法 | ||
1.一种基于极-光谱融合的锌溶液杂质离子浓度检测方法,所述待测锌溶液中杂质离子包括铜、镉、钴、镍,其特征在于:执行过程如下:
采用示波极谱法测定铜、镉混合标准溶液以及待测锌溶液的极谱,并基于极谱中铜、镉离子特征峰高计算出待测锌溶液中铜、镉离子的浓度;
计算待测锌溶液中铜、钴、镍离子每个波长点对应的吸光度系数;以及获取待测锌溶液中杂质离子混合吸光度的比值导数光谱、钴离子的比值导数光谱、镍离子的比值导数光谱;
其中,将铜离子的标准溶液作为除数因子采用比值光谱导数法分别对杂质离子的混合吸收光谱、钴离子的吸光度系数、镍离子的吸光度系数进行处理;所述待测锌溶液中杂质离子混合吸光度的比值导数光谱与钴离子、镍离子浓度及钴离子的比值导数光谱、镍离子的比值导数光谱有关,且与铜离子、镉离子无关;
基于杂质离子混合吸光度的比值导数光谱、钴离子的比值导数光谱、镍离子的比值导数光谱采用过零点技术计算出待测锌溶液中钴离子浓度、镍离子浓度;
其中,利用钴离子的比值导数光谱的过零点计算出镍离子浓度,利用镍离子的比值导数光谱的过零点计算出钴离子浓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任意波长下所述待测锌溶液中杂质离子混合吸光度的比值导数光谱如下所示:
式中,Aki表示所述待测锌溶液中杂质离子的混合吸光度,表示在波长点ki处的杂质离子混合吸光度的比值导数光谱,分别表示在波长点ki处的钴离子的比值导数光谱、镍离子的比值导数光谱,CN、CW分别表示所述待测锌溶液中钴离子、镍离子的离子浓度;
CM0表示铜离子标准溶液的浓度,分别表示铜离子、钴离子、镍离子在波长点ki处的吸光度系数,k表示波长,M、N、W分别表示铜离子、钴离子、镍离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测锌溶液中铜、镉离子的浓度是基于待测锌溶液极谱中的铜、镉离子特征峰高构建的特征峰高矢量、敏感度系数矩阵并采用如下公式计算出;
其中,
x°为待测锌溶液中铜、镉离子的浓度矢量矩阵,CM、CP分别表示待测锌溶液中铜离子、镉离子的浓度,表示待测锌溶液中铜、镉离子的特征峰高矢量,分别表示在第1个、第2个、第J个峰电位铜镉离子的混合特征峰高,每个峰电位铜镉离子的混合特征峰高等于同一峰电位铜离子、镉离子的特征峰高之和,分别表示第J个峰电位上铜、镉离子的特征峰高;B表示敏感度系数矩阵,Bt表示敏感度系数矩阵B的转置矩阵,βM,J、βP,J分别表示铜离子、镉离子对应在第J个峰电位处敏感度系数;
所述敏感度系数矩阵B是利用不同离子浓度的若干组铜、镉混合标准溶液的极谱中铜、镉离子特征峰高计算出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5525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