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钛合金表面抗热冲刷涂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55854.4 | 申请日: | 2019-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064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黄浩;王敏涓;李虎;黄旭;李臻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23C14/35 | 分类号: | C23C14/35;C23C14/16;C23C14/06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仉宇 |
地址: | 10009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钛合金 表面 抗热 冲刷 涂层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钛合金表面抗热冲刷涂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的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1、在磁控溅射设备中,对钛合金基材进行沉积,采用TiAl或Ti3Al作为溅射靶材;在钛合金基材表面沉积出TiAl或Ti3Al的结合层,其中工作气体为Ar气;磁控溅射的背底真空高于10-4Pa后,基材加温至300~600℃,靶基距为30~150mm,溅射压强为0.4~2Pa,偏压-100V~-250V,溅射电流密度20~60mA/cm2,溅射时间0.5~3h,结合层厚度为5~10μm;
步骤2、在结合层表面沉积出TiAlN或Ti3AlN致密组元梯度涂层,其中工作气体为Ar气和N2气的混合气体;溅射压强为0.4~2Pa,靶基距为30~150mm,偏压为-150V~-250V,溅射电流密度20~60mA/cm2;混合气体中N2气与Ar气的质量比为5%~60%;
步骤3、在致密组元梯度涂层表面沉积出TiAlN或Ti3AlN的组织梯度涂层,其中工作气体为Ar气和N2气的混合气体,步骤3中Ar气和N2气的混合气体中N2气与Ar气的质量比高于步骤2中的N2气与Ar气的质量比;混合气体的N2气与Ar气的质量比为30%~60%,溅射压强为0.4~2Pa,溅射电流密度20~60mA/cm2,靶基距为30~150mm,偏压-40V~-250V;
步骤4、采用TiAl、Ti3Al、Ta或Hf作为溅射靶材;在组织梯度涂层表面沉积出碳化物和非晶碳复合材料涂层,其中工作气体为Ar气和CH4气的混合气体;靶基距为30~150mm,混合气体中CH4气与Ar气质量比为5%~20%,溅射压强为0.4~2Pa,溅射电流密度20~60mA/cm2,偏压0V~-200V,溅射时间0.5~1.5h,碳化物和非晶碳复合材料涂层厚度为1~3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钛合金表面抗热冲刷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对钛合金基材进行沉积之前,对沉积区域的钛合金基材表面进行抛光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钛合金表面抗热冲刷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抛光处理后对抛光区域进行清洗,清洗采用丙酮、酒精和去离子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钛合金表面抗热冲刷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的混合气体中N2气与Ar气的质量比从第一阶段逐级提高到第五阶段:第一阶段的质量比为3%~8%,第二阶段的质量比为5%~15%,第三阶段的质量比为10%~25%,第四阶段的质量比为20%~35%,第五阶段的质量比为30%~60%,溅射时间1.5~4h,致密组元梯度涂层的厚度为2~5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钛合金表面抗热冲刷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偏压从第一阶段逐级提高到第四阶段:第一阶段偏压为-200V~-250V,第二阶段偏压为-150V~-200V,第三阶段偏压为-100V~-150V,第四阶段偏压为-40V~-100V,溅射时间5~8h,组织梯度涂层的厚度为10~30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钛合金表面抗热冲刷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偏压从-250V逐渐升高-40V。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未经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5585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