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篮子鱼抗风浪深水网箱养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56291.0 | 申请日: | 2019-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128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6 |
发明(设计)人: | 杨育凯;余伟;黄小林;林黑着;虞为;李涛;黄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深圳试验基地 |
主分类号: | A01K61/60 | 分类号: | A01K61/60;A01K69/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胡辉 |
地址: | 5103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深水网箱 篮子 养殖 抗风浪 投喂 网箱 苗种 捕捞 诱捕 效益最大化 肠道健康 浮性饲料 高效利用 网箱投放 大颗粒 大蒜素 菜叶 拌料 补苗 采苗 网衣 周长 风浪 海湾 水质 投放 畅通 潮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篮子鱼抗风浪深水网箱养殖方法,步骤如下:选择风浪小、水质好、潮流畅通,野生篮子鱼资源丰富的海湾设置周长30~50m抗风浪深水网箱,网箱上挂4~6m深的网衣;利用特制的小型采苗网箱就近釆苗并投放到深水网箱,每个网箱投放3~5万尾苗种;养殖过程主要投喂大颗粒浮性饲料,结合投喂菜叶及拌料投喂大蒜素改善肠道健康;养殖四个月起开始捕捞上市,使用诱捕网箱分批捕捞,抓大留小,适时补苗,循环养殖。本发明可大大降低购苗成本,提高苗种养成率,轮捕轮放使深水网箱得到高效利用,达到效益最大化,发明为篮子鱼产业提供了一种新的养殖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篮子鱼抗风浪深水网箱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篮子鱼俗称泥猛、臭肚鱼,属鲈形目(Perciformes)、篮子鱼科(Siganidae),广泛分布于中国东南沿海和东南亚海域,常见养殖品种有黄斑篮子鱼(S.fuscesoens)和点篮子鱼(S.guttatus)。篮子鱼是植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常栖息于岩礁或珊瑚礁,喜啃食附着藻类,在我国南方一些沿海地区,篮子鱼长期被当地养殖户用来清理网箱里的藻类,被称为“浒苔清道夫”。
篮子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深受消费者喜爱;又因其杂食性特点,可大大降低饲料成本,故近年来养殖产业发展迅速,成为我国东南沿海新兴养殖对象,养殖方式也呈现多样化。
目前篮子鱼规模化人工繁育工作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苗种供应基本依靠自然海区捕捞,运输过程容易造成苗种应激死亡,成活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篮子鱼抗风浪深水网箱养殖方法,采用该方法可实现就地采苗并对鱼苗进行养殖,免除鱼苗运输这一过程,解决了成活率较低这一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篮子鱼抗风浪深水网箱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选择养殖海区及养殖网箱:选择风浪小、水质好、潮流畅通、避风效果好、水深10m以上以及野生篮子鱼资源丰富的近海海湾作为养殖海区;所述养殖网箱为抗风浪型深水网箱,周长为30~50m,网衣的深度4~6m,网衣上的网孔设置为2~3cm;
b、采苗及放苗:在养殖网箱附近设置若干个采苗网箱,所述采苗网箱的规格为3m*3m*2m,网孔1.5~2cm,采苗网箱内放置有诱鱼饲料,每隔1~2天将诱捕到的鱼苗转移至养殖网箱内,每个养殖网箱投放苗种3~5万尾;
c、投喂养殖网箱内的鱼苗,分阶段按需投喂鱼苗至鱼苗长大;
d、通过轮捕轮放的方式不间断的捕捞:使用规格为3m*3m*2m,网孔为8~10cm的网箱制作诱捕网箱,诱捕网箱放至于养殖网箱内,诱捕网箱的三个角绑在养殖网箱的框架上,诱捕网箱的另一个角系拉绳和坠子后沉入水下,诱捕网箱一半露出水面,拉绳的另一端绑在养殖网箱的框架上;诱捕网箱中间设置围料网,围料网内设置有诱鱼饲料,待进入诱捕网箱的鱼足够多后,即可拉起拉绳将大鱼收获,小鱼则通过网孔逃出。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步骤b中,采苗网箱的网衣璧上设数个进鱼孔,所述进鱼孔外宽内窄,由采苗网箱的外部向采苗网箱的内部呈逐渐变小。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步骤b中,诱鱼饲料为大颗粒浮性饲料,所述大颗粒浮性饲料的直径大于采苗网箱的网孔直径。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步骤c中,开始一周内只投喂菜叶,每天1次,每次10~15kg;一周后开始投喂大颗粒海水鱼浮性饲料,每天3次,日投喂量为鱼总重的3~5%,每周投喂大蒜素拌料一天,停料投喂菜叶一天。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大颗粒海水鱼浮性饲料中的蛋白含量控制为30~40%。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步骤d中,待养殖四个月后,鱼的体重超过50g即可进行捕捞,每次捕捞完后补充鱼苗继续养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深圳试验基地,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深圳试验基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562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沙土地区池塘养殖成蟹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水产养殖投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