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附子产量的栽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56391.3 | 申请日: | 2019-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529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2 |
发明(设计)人: | 杨玉霞;夏燕莉;周先建;胡平;司欣鑫;卢波;朱彦西;张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22/25 | 分类号: | A01G22/25;A01G7/06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附子 栽培 留叶 全株 腋芽 摘除 栽培过程 栽培技术 申请 | ||
1.一种提高附子产量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附子的栽培过程中,附子生长期内进行两次修根,第1次修根7-8天后进行打顶,全株留叶10-12片,打顶后摘除腋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附子产量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高附子产量的栽培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地:选择道地产区地势向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壤土或沙壤土,pH值5.5-7.5;
S2整地:前茬作物收获后,于8月下旬翻地晒垄,11月上旬深翻30-40cm,结合深翻,每亩地施腐熟农家肥1500-3000kg、腐熟油枯100-150 kg、过磷酸钙50-100kg,所述过磷酸钙中含P2O5 7-14kg,反复耙细3次,使肥料与土壤混匀;
S3开厢:厢宽80-90cm,沟宽10-20cm,沟深10-20cm;
S4栽种:栽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种5-10min,11月-12月进行栽种;
S5补苗:幼苗全部出土后,将弱株、病株、异常株带土拔除并烧毁,并用石灰对窝消毒后,再将健壮预备苗带土补栽;在补苗后进行第一次施加追肥提苗肥,每亩施腐熟油枯70-80 kg和复合肥40kg;
S6第一次修根:在4月上旬进行第1次修根,第1次修根后进行第二次施加追肥腐熟农家肥,每亩施腐熟农家肥1000-2000 kg;
S7打顶摘芽:第1次修根7-8天后打顶,全株留叶10-12片,打顶后及时摘除腋芽;
S8第二次修根:在5月上旬第2次修根;
S9采收:6月-7月采收,将整株挖起,切除茎叶,抖去泥沙,将附子与母根分开,去掉须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附子产量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选地为前茬作物为水稻、小麦的壤土或沙壤土。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附子产量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S4中选择产于青川、北川、安县、平武、布拖、汶川、江油等海拔1000m以上的健壮、大小适中、无霉烂及伤痕的种根作栽种材料,单个种根重10-15g。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附子产量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S4的栽种方法为:在整好的厢上双行错窝,行距24cm,窝距12-15cm,窝深14cm,每窝栽1个,芽头向上,每隔7-10株在窝外多栽1-2个种根作补苗用;每亩用种约1.0-1.3万个,栽后将厢沟内细土搂至厢面,覆土5-10cm,成瓦背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附子产量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S5中所述复合肥中各营养素之间质量百分比为N:P2O5:K2O=16:16:16。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附子产量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施加追肥的方法为:两株间挖浅窝,将肥料施于窝内覆土,每次追肥后进行清沟、整理厢面,使厢面保持瓦背形。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附子产量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整个栽培过程中保持土壤湿润,干旱及时灌溉,灌水不可淹至厢面;雨季及时排水。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附子产量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生长期进行人工除草,直到收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未经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5639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红薯栽培方法
- 下一篇:利用柱花草替代控制薇甘菊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