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态有机储氢材料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56696.4 | 申请日: | 2019-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406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铂陆氢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00 | 分类号: | C01B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思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94 | 代理人: | 柴国伟 |
地址: | 100088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态 有机 材料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液态有机储氢材料,该材料包括:低熔点液态有机化合物、固态有机化合物和增溶剂,所述低熔点液态有机化合物的质量分数为:40%~90%,所述固态有机化合物的质量分数为:5%~40%,所述增溶剂的质量分数为:1%~20%;其中,所述低熔点液态有机化合物为一苄基甲苯和/或二苄基甲苯,所述固态有机化合物为萘和/或芘,所述增溶剂为苯和/或甲苯。在加氢前后均为低熔点液态物质(熔点≤‑25℃),具有储运方便、安全,使用环境适应性好,材料组分及配制方法简单,循环利用性好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储氢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液态有机储氢材料。
背景技术
氢能源由于具有资源丰富、无污染、可再生、能量密度高等优点,被认为是理想的能源。近年来,随着化石燃料的短缺、环境的要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压力,氢能的开发和利用显得日益重要。目前,世界主要国家均已制定了氢能源利用开发计划。全球众多相关企业、科研机构都在加大氢能源产业的开发力度。氢能产业体系主要包括氢气的生产、储存和运输、应用等环节。因此,氢能的大规模应用需要解决廉价便利的氢气规模制备技术、安全可靠的氢气储运技术、高效可靠的氢能输出技术等三个关键问题。从氢能产业目前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来看,氢气的安全、高效存储是氢能利用的关键,也是目前氢能产业化发展的主要技术瓶颈。
氢气的存储技术可分为物理法和化学法两种,物理法主要包括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物理吸附储氢等。化学法主要包括金属合金储氢、有机液体储氢、甲醇重整制氢、金属氢化物/络合物水解制氢等。近年来,基于化学反应法的有机液体储氢技术以其储氢密度高、安全性好、使用运输方便等优点引起了很多研究者的关注。现有的液态储氢体系,两种不同的储氢组分,储氢组分为不饱和芳香烃或杂环不饱和化合物。该液态储氢体系实为多元混合液态稠杂环芳烃类储氢体系,其不足之处在于该储氢材料体系在脱氢反应过程中,其中的杂环化合物组分极易发生副反应,生成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等杂质气体组分,导致氢气的纯度达不到使用要求。另外,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等杂质组分对燃料电池膜电极具有不可逆的毒害作用,因而限制了该储氢材料体系在燃料电池领域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或缓减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液态有机储氢材料,包括:低熔点液态有机化合物、固态有机化合物和增溶剂,所述低熔点液态有机化合物的质量分数为:40%~90%,所述固态有机化合物的质量分数为:5%~40%,所述增溶剂的质量分数为:1%~20%;其中,所述低熔点液态有机化合物为一苄基甲苯和/或二苄基甲苯,所述固态有机化合物为萘和/或芘,所述增溶剂为苯和/或甲苯。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低熔点液态有机化合物的质量分数为:40%,所述固态有机化合物的质量分数为:40%,所述增溶剂的质量分数为:20%。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低熔点液态有机化合物的质量分数为:90%,
所述固态有机化合物的质量分数为:8%,所述增溶剂的质量分数为:2%。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低熔点液态有机化合物的质量分数为:60%,
所述固态有机化合物的质量分数为:30%,所述增溶剂的质量分数为:10%。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低熔点液态有机化合物的质量分数为:50%,
所述固态有机化合物的质量分数为:35%,所述增溶剂的质量分数为:15%。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低熔点液态有机化合物的质量分数为:65%,所述固态有机化合物的质量分数为:22%,所述增溶剂的质量分数为:13%。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低熔点液态有机化合物的质量分数为:70%,所述固态有机化合物的质量分数为:16%,所述增溶剂的质量分数为: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铂陆氢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铂陆氢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5669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