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恒温恒湿养护室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56745.4 | 申请日: | 2019-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816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何宗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固原诚信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7K1/02 | 分类号: | B27K1/02;G05D2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辰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9 | 代理人: | 肖文文 |
地址: | 756500 宁夏回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箱 排湿口 湿度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 恒温恒湿 一端设置 养护室 顶端连接 防火材料 防火木材 高温锅炉 内部设置 有效解决 主体内壁 主体内部 连接管 循环管 底端 电性 轨道 加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恒温恒湿养护室,涉及防火材料加工领域,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一端设置有排湿口,且主体的一端位于排湿口的一侧设置有排温口,所述主体的一端位于排湿口的上方安装有控制箱,且主体的另一端设置有高温锅炉,所述主体的顶端连接有连接管,且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循环管,所述主体内壁的底端设置有轨道。本发明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与控制箱,温度传感器与湿度传感器将主体内部的温湿度转变为相应的电性号输送至控制箱内,控制箱接收到相应的电信号后,控制相应的零件进行开启或关闭,无需人工对装置内的温湿度进行调整,反应速度更快,有效解决了反应速度不够,影响防火木材的性能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火材料加工领域,具体为一种恒温恒湿养护室。
背景技术
防火木材在加工成型的过程中,需将其防止在一个恒温恒湿的密封环境中,以此提高防火木材的性能。
但是,目前应用于防火木材的养护室,无法实现在动控制养护室内的温度与湿度,需要人工根据温湿度显示屏进行调整,导致反应速度不够,影响防火木材的性能,且现有养护室,在维持其内部温度时,需耗费较多能源,导致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需要人工根据温湿度显示屏进行调整,导致反应速度不够,影响防火木材的性能,且现有养护室,在维持其内部温度时,需耗费较多能源,导致成本较高的问题,提供一种恒温恒湿养护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恒温恒湿养护室,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一端设置有排湿口,且主体的一端位于排湿口的一侧设置有排温口,所述主体的一端位于排湿口的上方安装有控制箱,且主体的另一端设置有高温锅炉,所述主体的顶端连接有连接管,且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循环管,所述主体内壁的底端设置有轨道,且主体的内壁的一侧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主体内壁的另一侧安装有湿度传感器,且主体内壁的两侧位于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的上方均连接有一号风扇,所述主体的内壁位于送水管的一侧连接有三号密封门,所述循环管的输出端安装有进气管,且循环管的输入端安装有出气管,所述循环管靠近进气管的外侧安装有一号单向阀,且循环管靠近出气管的外侧安装有二号单向阀,所述连接管的底端设置有贯穿至主体内部的送水管,所述送水管的底端连接有送水管,所述三号密封门的一侧设置有二号密封门,所述二号密封门远离三号密封门的一侧设置有一号密封门,所述轨道的内壁滑动连接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的顶端连接有置物小车,所述排湿口、排温口的一端连接有通风管,所述通风管的外侧安装有一号电磁阀,且通风管的内壁安装有二号风扇。
优选地,所述连接管与外界水箱通过水泵连接,所述高温锅炉内盛放有水体,且高温锅炉内部的水体通过天然气被加热。
优选地,所述送水管的外侧安装有二号电磁阀,所述湿度传感器与二号电磁阀通过控制箱电性连接,且湿度传感器与排湿口一端的一号电磁阀、二号风扇通过控制箱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一号密封门、二号密封门和三号密封门与主体均通过合页转动连接,且一号密封门、二号密封门和三号密封门与主体相接触位置处均设置有密封圈。
优选地,所述轨道的数量为三组,且每组轨道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万向轮与主体通过轨道滑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温度传感器与一号单向阀、二号单向阀通过控制箱电性连接,且温度传感器与排温口一端的一号电磁阀、二号风扇通过控制箱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循环管与高温锅炉通过进气管、出气管连接,所述进气管、出气管与高温锅炉相接触的位置处设置有密封圈。
优选地,所述循环管的材质为铜质,且循环管在主体的内部为螺旋排列结构。
优选地,所述连接管的数量为多组,且多组连接管等距分布在主体的顶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固原诚信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固原诚信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5674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