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莎豆高油栽培调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57114.4 | 申请日: | 2019-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530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1 |
发明(设计)人: | 理向阳;杨铁钢;许舒娅;李延军;葛晓瑾;郭晓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22/25 | 分类号: | A01G22/25;A01C21/00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霍彦伟;王唤霞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莎豆高油 栽培 调控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油莎豆高油栽培调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播种前,每公斤种子用聚谷氨酸0.5克‑20克拌种;(2)出苗后20‑25天,深度为15cm的土壤湿度保持65%‑70%,每亩施磷酸二氢钾肥料8kg‑10kg;(3)出苗后40‑50天,每亩施尿素4.5 kg—5.5kg,深度为15cm的土壤湿度保持65%‑68%;(4)出苗后60‑70天,叶面喷施聚谷氨酸2克/亩‑20克/亩,深度为15cm的土壤湿度保持60%‑65%。本发明通过调控土壤湿度、保持土壤适当干旱,通过用聚谷氨酸拌种、出苗后增加磷钾肥和聚谷氨酸的增施,以及调控土壤湿度有利于油莎豆中油脂的形成,从而提高每亩油脂收益,提高油莎豆栽培收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莎豆,尤其涉及一种油莎豆高油栽培调控方法。
背景技术
油莎豆属莎草科一年生植物,又名油莎草、铁荸荠,原产地是非洲及地中海沿岸国家,具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的特性,是目前已知莎草属植物唯一可食用的经济作物。油莎豆块茎的基本成分为蛋白质、脂肪、糖、淀粉、水分,其含量分别为 8.00%、26.50%、23.35%、23.21%、7.00%。油脂中油酸是主要成分,占 52.57%,其次是棕榈酸 20.39%和亚油酸20.10%;油脂中 VE含量为 0.15%,甾醇含量为 0.53%,说明油莎豆油脂是不干性油,油脂中营养成分较高。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从国外引种栽培,先后在国内许多省份进行过小规模栽培。
油莎豆栽培为根茎繁育,存在品种退化问题,降低产量,尤其对含油率影响较大。目前国内含油率一般在20%左右,在非洲含油率可以达到30%以上。由于油莎豆新品种培育工作进展缓慢,优质高油品种很少,再加上我国不是发源产地,油莎豆遗传多样性低,利用常规育种手段培育高油品种比较困难。
油莎豆是目前已知唯一在块茎器官中积累大量油脂的特种经济作物,其块茎油脂的含油率因不同的栽培地点、不同的播种时间、土壤状况以及株系间区别很大,所以通过栽培技术创新提高油莎豆含油率显得尤为迫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油莎豆高油栽培调控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油莎豆高油栽培调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播种前,每公斤种子用聚谷氨酸0.5克 -20克拌种;(2)出苗后20-25天,深度为15cm的土壤湿度保持65%-70%,每亩施磷酸二氢钾肥料8kg-10kg;(3)出苗后40-50天,每亩施尿素4.5 kg—5.5kg,深度为15cm的土壤湿度保持65%-68%;(4)出苗后60-70天,叶面喷施聚谷氨酸2克/亩-20克/亩,深度为15cm的土壤湿度保持60%-65%。
所述步骤(3)中,每亩施尿素5kg。
所述步骤(4)中,叶面喷施聚谷氨酸10克/亩。
优先的,油莎豆品系为GY或YLZ。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通过调控土壤湿度,保持土壤适当干旱,避免水量浪费,减少浇水次数,降低人工成本;减少播种前底肥的施入,降低化肥施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
2. 本发明通过用聚谷氨酸拌种、出苗后增加磷钾肥和聚谷氨酸的增施,以及调控土壤湿度有利于油莎豆中油脂的形成,可以提高油脂量5%以上,从而提高每亩油脂收益,提高油莎豆栽培收益。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对于不同的生长区域、不同株系和不同品种的油莎豆均具有提高油脂含量的效果,尤其适用于油莎豆品系GY或YLZ。
3. 本发明提高油莎豆栽培收益,本申请提供的方法不但能提高油莎豆的含油率,而且能提高油莎豆的亩产量的基础上,从而更进一步提高每亩油莎豆的油脂产量,提高种植收益。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油莎豆的成分具体检测报告。
图2为实施例2中油莎豆的成分具体检测报告。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未经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571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