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修正指针式旋转指示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58322.6 | 申请日: | 201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083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谢宜;邓菊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D13/00 | 分类号: | G01D13/00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13 | 代理人: | 王晓霞;何艳 |
地址: | 266199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片机 地址拨码电路 控制电机电路 输入采样电路 通信接口电路 电路板 旋转指示器 指示器主体 采样电路 指针式 电机 修正 仪表技术领域 船舶自动化 表头读数 输入方式 信号传输 电位器 表头 壳腔 容置 校正 保证 | ||
1.一种可修正指针式旋转指示器,包括指示器主体(1)和表头(2),所述的指示器主体(1)包括外壳(11)和容置在外壳(11)的壳腔内的电路板(1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路板(12)上设有单片机、地址拨码电路、电机采样电路、控制电机电路、通信接口电路以及输入采样电路,所述的单片机分别与地址拨码电路、电机采样电路、控制电机电路、通信接口电路以及输入采样电路连接,单片机采集地址拨码电路发送的拨码信息来确定设备通讯地址,所述的通信接口电路用于进行485通信,所述的输入采样电路用于进行4-20mA采样,两者可以通过单片机进行切换,单片机根据采样到的信号来控制电机运转以带动表头(2),同时获取电机采样电路的电压信号来对输出的控制信号进行修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修正指针式旋转指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址拨码电路包括拨码开关S1和芯片电阻JR1,所述的拨码开关S1采用SW DIP-6,所述的芯片电阻JR1采用8P4R-10K,拨码开关S1的9脚与芯片电阻JR1的8脚连接,并共同连接所述的单片机的7脚,拨码开关S1的10脚与芯片电阻JR1的7脚连接,并共同连接单片机的6脚,拨码开关S1的11脚与芯片电阻JR1的6脚连接,并共同连接单片机的5脚,拨码开关S1的12脚与芯片电阻JR1的5脚连接,并共同连接单片机的11脚,芯片电阻JR1的1~4脚共同连接+5V直流电源,拨码开关S1的1~6脚共同接地,拨码开关S1的7、8脚悬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修正指针式旋转指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入采样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以及第四电阻R4,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的单片机的13脚,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一端和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和第四电阻R4的一端用于4-20mA外部信号的输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和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共同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修正指针式旋转指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信接口电路包括通讯接口芯片U1、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以及第七电阻R7,所述的通讯接口芯片U1采用MAX485芯片,通讯接口芯片U1的1脚连接所述的单片机的12脚,通讯接口芯片U1的2、3脚连接单片机的14脚,通讯接口芯片U1的4脚连接单片机的10脚,通讯接口芯片U1的6脚连接第六电阻R6的一端以及第七电阻R7的一端,通讯接口芯片U1的7脚连接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以及第五电阻R5的一端,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和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用于4-20mA外部信号的输入,通讯接口芯片U1的8脚连接+5V直流电源,通讯接口芯片U1的5脚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修正指针式旋转指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采样电路包括第八电阻R8和可变电阻RP1,所述的第八电阻R8的一端与可变电阻RP1的一端连接,并共同连接所述的单片机的15脚,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5V直流电源,可变电阻RP1的另一端及滑动端共同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修正指针式旋转指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机电路包括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五电阻R15、第十六电阻R16、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第四三极管Q4、第一光耦U3、第二光耦U4以及电机M1,所述的第一光耦U3和第二光耦U4均采用TLP291-1,第一光耦U1的1脚连接第十四电阻R14的一端,第一光耦U1的2脚连接所述的单片机的17脚,第一光耦U1的4脚连接第十三电阻R13的一端、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以及第十六电阻R16的一端,第十三电阻R13的另一端与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共同连接电机M1的一端,第一光耦U3的1脚连接第九电阻R9的一端,第一光耦U3的2脚连接单片机的16脚,第一光耦U3的4脚连接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第十电阻R10的一端以及第十五电阻R15的一端,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与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和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共同连接电机M1的另一端,第十五电阻R15的另一端,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以及第十六电阻R16的另一端共同接+24V直流电源,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和第十四电阻R14的另一端共同接+5V直流电源,第二光耦U4的3脚、第一光耦U3的3脚、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以及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共同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学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5832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