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转子发动机内部点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58606.5 | 申请日: | 201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055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潘剑锋;程彪;陆尧;范宝伟;陈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F02B53/12 | 分类号: | F02B53/12;F02P1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子 发动机 内部 点火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转子发动机内部点火装置,包括转子机转子、缸体和端盖,所述转子机转子安装在缸体内,所述缸体端面固定端盖,所述转子机转子内安装内火花塞,所述内火花塞与通电装置连通。所述通电装置包括第一导电装置和第二导电装置,所述端盖表面安装第二导电装置,所述转子机转子端面安装第一导电装置,通过转子机转子旋转,使第一导电装置和第二导电装置接触而连通;所述第二导电装置连接用于内火花塞工作的电源;所述第一导电装置与内火花塞连通,用于使内火花塞点燃燃烧室。本发明通过转子和缸壁的接触片的控制,实现了转子发动机内部点火的目的,从而克服了转子发动机不完全燃烧的缺陷,有效地提高了转子发动机的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转子发动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转子发动机内部点火装置。
背景技术
在内燃机领域,燃料燃烧的能量将转化为:对外做功,汽化潜能以及各种热损失,因此燃料不能完全转变为对外做功。如何使燃料尽量转变为对外做的功成为内燃机设计者的目标之一。对于内燃机,不完全燃烧会使发动机工作不稳定,输出功率下降,并且会导致排放严重超标,甚至造成催化转化器损坏。内燃机燃料燃烧完全的程度,直接影响到热量产生的多少和排出废气的成分,而燃烧时机又关系到热量的利用程度。所以燃烧过程是影响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气污染的主要过程,同时与噪声、振动、启动性能和使用寿命也有重大关系。
转子发动机燃烧室狭长,当转动到上止点附近时,转子机燃烧室内的流场被完全挤压成转子转动方向的单向流,单向流阻碍了火焰向燃烧室尾部的传播,因此燃烧持续期较长,这说明其示功图定容度较差,因此热效率较低。燃烧室狭长,火焰传播距离长,火焰传播慢,燃料还未烧完就从排气口进入大气变成HC排放。火焰传播速度等于湍流火焰速度加气体迁移速度,转子机内基本是转子运动方向的单向流,而火花塞点火的位置通常在燃烧室的中前部,这说明火花塞上游的燃料需要靠逆流传播的火焰封面点燃,因此燃烧室尾部的燃料很难完全燃烧,燃烧室后方的未燃混合气是造成排放物中HC的重要来源之一。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转子发动机内部点火装置,利用转子发动机转子转动的特点,通过转子和缸壁的接触片的控制,实现了转子发动机内部点火的目的,从而克服了转子发动机不完全燃烧的缺陷,有效地提高了转子发动机的性能。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
一种转子发动机内部点火装置,包括转子机转子、缸体和端盖,所述转子机转子安装在缸体内,所述缸体端面固定端盖,所述转子机转子内安装内火花塞,所述内火花塞与通电装置连通,用于使内火花塞点燃燃烧室。
进一步,所述通电装置包括第一导电装置和第二导电装置,所述端盖表面安装第二导电装置,所述转子机转子端面安装第一导电装置,通过转子机转子旋转,使第一导电装置和第二导电装置接触而连通;所述第二导电装置连接用于内火花塞工作的电源;所述第一导电装置与内火花塞连通,用于使内火花塞点燃燃烧室。
进一步,所述转子机转子的端面设有第一槽,所述第一槽内安装转子陶瓷片,所述陶瓷片上至少安装一个第一导电装置。
进一步,所述端盖的端面设有第二槽,所述第二槽内安装缸壁陶瓷片,所述缸壁陶瓷片上安装第二导电装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导电装置和第二导电装置均为弹性接触片。
进一步,所述通电装置包括导电滑环和第一导线;所述转子机转子内设有第一通孔,转子轴上安装所述导电滑环,所述转子轴内设有与第一通孔导通的第二通孔,所述导电滑环一端连接用于内火花塞工作的电源;所述导电滑环另一端连接第一导线,所述第一导线通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与内火花塞连通。
进一步,所述转子机转子表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安装内火花塞,所述凹槽内安装扰流片,且所述扰流片位于所述内火花塞来流方向前面。
进一步,所述扰流片为针状扰流片;若干所述扰流片呈矩形阵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586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