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声音区域的音频隔离度检测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58787.1 | 申请日: | 201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606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殷切;欧阳能钧;彭汉迎 | 申请(专利权)人: |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H11/06 | 分类号: | G01H11/06;G10L15/22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肖冰滨;王晓晓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声音 区域 音频 隔离 检测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多声音区域的音频隔离度检测方法,包含N个声音区域,所述N个声音区域中的每个声音区域设置有一个声音接收模块;包括:将同一声音信号在所述N个声音区域依次播放;对于每一次播放,所述每个声音区域的声音接收模块接收到所述同一声音信号得到一个音频信号;计算每个声音接收模块收到的单个音频信号的平均幅值;根据一个声音接收模块接收的单个音频信号的平均幅值与另一个声音接收模块接收的单个音频信号的平均幅值,得到所述一个声音接收模块相对于所述另一个声音接收模块的音频隔离度。同时还公开了对应的装置。本发明实施例适用于多个声音区域之间隔离度的测量与评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多声音区域的音频隔离度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AI技术的发展,语音控制以其简单方便的特点,成为一种深受用户欢迎的命令输入方式。在很多的应用场景中,系统的控制者不止一人,因此需要识别出不同人的语音命令,现场也大多采用分散布置的多个麦克风阵列进行拾音,对不需要的声音信号进行抑制,以获取到更好的声音信号,进而提升语音识别的精准度。以Apollo无人小巴为例,以往的车载语音助手都是单人单场景的,而随着无人驾驶的到来,我们认为车内的语音助手不止给驾驶员的,还应该让车内所有人共享,因此,我们打造了一套给车内全员使用的车载语音识别系统——百度Apollo无人车四音区语音交互系统。要实现一套性能可靠的多音区车载语音交互系统,就必须要能保证提供一个良好的语音隔离度,有了较高的语音隔离度水平,车内多个乘客位置之间才能实现独立拾音,不会发生互相串扰。而为了打磨一个良好的语音隔离度,则需要声学工程师大量的现场调试,花费很大的工作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至少为了克服现有条件下,声学工程师在评估多个声音区域的声音隔离度时,在现场调试阶段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声音区域的音频隔离度检测方法,包含N个声音区域,所述N个声音区域中的每个声音区域设置有一个声音接收模块,所述方法包括:
将同一声音信号在所述N个声音区域依次播放;
对于每一次播放,所述每个声音区域的声音接收模块接收到所述同一声音信号得到一个音频信号;计算每个声音接收模块收到的单个音频信号的平均幅值;根据一个声音接收模块接收的单个音频信号的平均幅值与另一个声音接收模块接收的单个音频信号的平均幅值,得到所述一个声音接收模块相对于所述另一个声音接收模块的音频隔离度。
可选的,所述同一声音信号为同样音量的同一段语料。
可选的,所述声音区域均包含于车载环境。
可选的,所述声音区域为乘客座位区域。
可选的,所述声音接收模块均设置固定于车辆厢体内,其位置靠近所对应的乘客座位区域。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调整所述声音接收模块的位置,以改变所述声音接收模块之间的音频隔离度。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声音区域的音频隔离度检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程序指令以实现如下方法:
计算声音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每段音频信号的平均幅值;每个所述声音接收模块均包含于不同的声音区域,N个声音区域中对应有N个声音接收模块;
对于每一次播放,所述每个声音区域的声音接收模块接收到所述同一声音信号得到一个音频信号;计算每个声音接收模块收到的单个音频信号的平均幅值;根据一个声音接收模块接收的单个音频信号的平均幅值与另一个声音接收模块接收的单个音频信号的平均幅值,得到所述一个声音接收模块相对于所述另一个声音接收模块的音频隔离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未经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587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