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两电极Clark型微量溶解氧传感器极化参数的优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59150.4 | 申请日: | 201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578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陈娟;刘翔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416 | 分类号: | G01N27/416;G01N27/409;G01N27/419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马晓腾 |
地址: | 10002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极 clark 微量 溶解氧 传感器 极化 参数 优化 方法 | ||
1.一种两电极Clark型微量溶解氧传感器极化参数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量溶解氧传感器包括:放置在电解液中的阴极和阳极,以及给阳极和阴极施加极化电压的电源;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
(1)、建立极化电势与时间参数的函数关系,从而,确定微量溶解氧传感器的稳定工作时间段;在所述稳定工作时间段内,给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施加固定极化电压,使所述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所述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稳定极化工作时间段的确定包括:
建立的所述极化电势与时间参数的函数关系包括:极化电势E(t,t′)与极化反应时间t和透氧膜两侧溶解氧浓度达到平衡的时t'的函数关系式;
式(1)中,E0表示电极的标准电势,为常数;R:理想气体常数;T:热力学温度;F:法拉第常数;表示氯离子随极化反应时间t的变化在电解液中的浓度;表示氢氧根随极化反应时间t的变化在电解液中的浓度;表示透氧膜两侧溶解氧浓度达到平衡时氧分子在电解液中的浓度,所述氧分子的浓度变化为其中,为待测溶液中氧分子浓度,D为透氧膜的透氧系数;
根据所述函数关系式,以及采集的第一实验数据,确定所述微量溶解氧传感器的稳定极化的工作时间段;
其中,依据所述函数关系式进行极化电势E与极化反应时间t变化的实验数据为第一实验数据;
(2)、建立阴极的还原反应速率和阳极的氧化反应速率的关系式;确定所述氧化反应速率和电解液与阳极接触的表面积为非线性关系;从而指导第二实验获得阳极与电解液接触的最佳有效表面积;在此最佳有效表面积时,所述微量溶解氧传感器的检测精度最高;
步骤(2)中的所述电解液与阳极接触的最佳有效表面积的确定包括:
在稳定极化电压时间段内,采集第二实验的数据,所述第二实验的数据包括:
(1)用相同半径、不同长度的银丝,分别在饱和氧状态和无氧状态下,测得的所述微量溶解氧传感器产生的扩散电流值;
(2)用相同半径、不同长度的银丝,分别从饱和氧状态放入无氧状态、以及从无氧状态放入饱和氧状态中所测得的响应时间;
根据所述第二实验的数据分别建立所述饱和氧状态、所述无氧状态中所述银丝的长度与所述扩散电流值的关系图;以及,分别建立从饱和氧状态放入无氧状态、以及从无氧状态放入饱和氧状态中所测得的响应时间表;
结合所述关系图以及所述响应时间表,确定所述传感器检测精度最佳时的银丝长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的第一实验数据包括:
在传感器施加稳定极化电势E时,每间隔30分钟测量的输出电流值;
在使传感器保持稳定的输出电流值时,每间隔30分钟调节一次的极化电势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量溶解氧传感器的稳定极化工作时间段范围t为0≤t≤3h,其中,h表示小时的单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还原反应速率和所述氧化反应速率的比值关系式如下所示:
其中,vc表示所述阴极的还原反应速率;S阴表示阴极表面积;CDO表示待测液中氧分子浓度;δ表示透氧膜的厚度,且表示氧分子的浓度梯度;va表示所述阳极的氧化反应速率;n’表示电子转移一次的电子数,n’=1;β表示传递系数,0β1;ηa表示阳极过电位;K表示阳极电位坐标零点处的反应速率常数,即ηa=0时的反应速度常数,且有:
式(3)中:k表示指前因子,cAg表示反应物银的含量,ΔG0表示阳极上氧化过程的活化能初值。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比值关系不等于1时,通过改变电解液与阳极接触的表面积,进而改变银电极的含量cAg,以改变阳极的所述氧化反应速率,使所述比值关系等于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化工大学,未经北京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5915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