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土壤中提取分离黄酮类物质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61423.9 | 申请日: | 201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285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付卫东;张瑞海;张国良;宋振;孙宝利;王忠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H1/08 | 分类号: | C07H1/08;C07H17/07;C07D311/40;C07D31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文君;陈征 |
地址: | 10008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土壤 提取 分离 酮类 物质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土壤中提取分离黄酮类物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1)将土壤样品干燥,过筛;(2)加入提取液,混匀后超声提取,离心,收集上清液;对离心后的沉淀重复操作此步骤;合并上清液;蒸发除去甲醇;(3)纯化,即得;所述提取液由EDTA‑2Na与甲醇组成;其中EDTA‑2Na与土壤样品的质量比为(0.028‑0.32):1。本发明发现当EDTA‑2Na和甲醇以特定比例加入土壤中时,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同时将各黄酮类物质充分提取,取得了显著的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土壤中提取分离黄酮类物质的方法,属于提取分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植物所产生的黄酮类物质(紫云英苷、山奈酚、槲皮素、杨梅素等)是一类重要的次生代谢物质,其在植物体内的合成、积累与植物的生长环境密切相关;并且黄酮类物质还参与植物的抗逆过程,是植物抵抗外界不利环境的重要保护机制,在植物的整个体内代谢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此外,黄酮类物质经植物根系分泌到土壤后,对植物及植物根际环境起到重要作用。因此,研究黄酮类物质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是至关重要的,而研究这一行为的前提是如何能够快速有效的从土壤中提取分离黄酮类物质。
CN105388051A公开了一种从土壤中提取分离紫云英苷的方法,其通过加入由EDTA、碳酸氢钠、甲醇组成的提取液,将土壤中紫云英苷迅速提取分离出来。从其实施例记载可知,当加入的EDTA与土壤样品质量比不超过的加入量在不超0.02时提取效果较好,其中测试例1的效果最好(EDTA与土壤质量比为0.0112:1)。
然而土壤中除紫云英苷外,还包括山奈酚、槲皮素、杨梅素等黄酮类物质,由于各物质性质不同,以及土壤中有机物、无机物对提取的干扰,使得采用上述提取方法难以同时对土壤中其它黄酮类物质进行提取。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大量探索性试验,意外发现当EDTA-2Na和甲醇以特定比例加入土壤中时,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同时将各黄酮类物质充分提取,取得了显著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从土壤中提取分离黄酮类物质的方法,包括:
(1)将土壤样品干燥,过筛;
(2)加入提取液,混匀后超声提取,离心,收集上清液;对离心后的沉淀重复操作此步骤;合并上清液;蒸发除去甲醇;
(3)纯化,即得;
所述提取液由EDTA-2Na与甲醇组成;其中,EDTA-2Na与土壤样品的质量比为(0.028-0.32):1。优选0.03:1。
所述土壤样品与甲醇的质量体积比为1g:(1.5-2)ml,优选1g:1.5ml。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提取液中,EDTA-2Na与土壤样品的质量比为0.03:1;甲醇与土壤样品为1.5ml:1g。
所述超声条件为:超声功率为700W,超声时间为25-35min。
所述离心条件为:转速为4000-6000rpm,时间为4-6min。
所述纯化采用固相萃取的方式实现实现,条件包括:固相萃取柱为Poly-Sery HLBSPE小柱,依次用甲醇、超纯水淋洗柱子进行活化,用甲醇进行洗脱。
本发明在现有提取方法基础上,优化筛选出最佳的提取条件,从而实现了对土壤中各黄酮类物质同时提取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混合标准液的高效液相色谱谱图。
图2为土壤样品的高效液相色谱谱图。
图中1为紫云英苷;2为山奈酚;3为杨梅素;4为槲皮素。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6142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