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传输以极化码编码的数据的方法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62163.7 | 申请日: | 201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050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发明(设计)人: | 谢欣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H03M13/13 |
代理公司: | 11105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徐协成<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TW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输 位序列 极化 排序 电子装置 数据传输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输以极化码编码的数据的方法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不限于):确定用于传输的位序列;将位序列划分成第一位序列以及第二位序列;产生以极化码编码的第一传输位流,第一传输位流从最可靠到最不可靠排序且包括第一位序列;产生以极化码编码的第二传输位流,第二传输位流从最可靠到最不可靠排序且包括第二位序列,其中第一传输位流具有与第二传输位流相同的长度;传输第一传输位流;以及传输第二传输位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电子装置使用的传输以极化码编码的数据的方法和一种使用所述方法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5G通信领域中,已提出各种技术来提高控制信道的可靠性。在常规LTE通信系统中,已使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来携带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通常用来指示针对每用户装置的下行链路(downlink;DL)或上行链路(uplink;UL)的资源指定。DCI具有可取决于具体部署情形而改变的不同格式。图1示出通过DCI 101分配资源的常规技术。根据DCI 101,可为第一用户(user equipment;UE)分配第一下行链路许可102,且可为第二用户分配第二下行链路许可103。在第一用户对根据DCI的第一下行链路许可102进行解码时,第一用户将从如由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channel;PDSCH)中的第一下行链路许可102指示的物理资源获得所述第一用户的酬载,且在第二用户对根据DCI的第二下行链路许可103进行解码时,第二将从如由PDSCH中的第二下行链路许可103指示的另一物理资源获得所述第二的酬载。
极化码是目前已知的错误更正码。在5G通信领域中,已证明极化码能够可靠地用于在现场试验期间控制信道的信道编码。因此,已在如图2中所见的未来5G通信系统中采用极化码,所述图2绘示极化码将是待用于传输DCI 201的信道编码方案。使用极化码的通信信道极化成两个类型的信道,因为每一个信道将是几乎无噪声的信道或非常嘈杂的信道。几乎无噪声的信道将用于传输,且非常嘈杂的信道将被冻结且单独留下不使用。因此,借助极化码编码的位流(也就是极化序列)通常将具有借助几乎无噪声的信道传输的信息位和借助非常嘈杂的信道传输的冻结位。
图3示出使用极化码的常规信道编码方案的方块图。尺寸N内核的极化可靠性序列可被表征为具有位索引U={U0,U1,…,UN-1},可靠性被表征为W(U0)<W(U1)<…<W(UN-1),这意味着更高编索引位(higher indexed bits)是更可靠的。冻结集合索引大致被表征为UF={U0,U1,…,U|UF|-1}。包括循环冗余校验(cycle redundancy check;CRC)位或PC码位的信息位被表征为UI={U|UF|,U|UF-1|,…,UN-1,UF,UF+1,…,UN-1}。举例来说,馈入定序为{B0,B1,…,B9}的10个位且根据图4中所绘示的Ui索引在U0、U1、…、UN-1当中选择10个位置,所述Ui索引待由从0~63编索引的64位极化码编码用于传输。10个位将由64个索引的最末10个索引(索引401)放置,且因此将由如图4中所绘示的编索引57 58 60 31 47 55 59 61 62 63的位来放置。
一般来说,假设存在待在具有以常规极化码编码的N个位的位流中传输的A个位,那么A个位将在A个最可靠的位置(即,可靠性序列U的最末A个索引)中携带,在传输之前由极化编码器编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621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