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BFD实现NAT穿越双向检测处理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62180.0 | 申请日: | 201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489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30 |
发明(设计)人: | 李霖;王昆;逯利军;钱培专;胡森标;李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赛特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43/0811 | 分类号: | H04L43/0811;H04L43/50;H04L43/0852;H04L43/0829;H04L61/256;H04L61/2592;H04L67/146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王洁;郑暄 |
地址: | 510623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bfd 实现 nat 穿越 双向 检测 处理 方法 | ||
1.一种基于BFD实现NAT穿越双向检测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私网侧和公网侧分别配置多跳类型的BFD检测会话;
(2)所述的私网侧BFD会话使用相同的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进行发包;
(3)公网侧设备接收私网侧发送的BFD报文,匹配报文中的目的地址,记录私网侧的源IP和源端口号,并发送BFD报文;
(4)所述的私网侧接收公网侧发送的BFD报文,并与本地会话进行匹配;
所述的公网侧在每次接收到来自私网侧的BFD报文,记录私网侧的源IP和源端口号后,刷新覆盖之前记录的值;在下一个发包周期到达前,公网侧使用最新的私网侧源IP和源端口号进行发包;
所述的私网侧的实际发包间隔小于公网侧的实际发包间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FD实现NAT穿越双向检测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4)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5)继续步骤(1),直至检测结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FD实现NAT穿越双向检测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的私网侧和公网侧分别指定本端和对端的BFD会话标识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FD实现NAT穿越双向检测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BFD报文的尾部包括报文发送时间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FD实现NAT穿越双向检测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的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均为478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FD实现NAT穿越双向检测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私网侧设备的IP地址为ip_a,所述的公网侧设备的IP地址为ip_B。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BFD实现NAT穿越双向检测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所述的私网侧发出的BFD报文穿越NAT后源IP为ip_A,源端口号为port_A。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BFD实现NAT穿越双向检测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中所述的公网侧发送的BFD报文的目的IP为ip_A,目的端口号为port_A。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BFD实现NAT穿越双向检测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4)中所述的公网侧发出的BFD报文穿越NAT后目的IP为ip_a,目的端口号为478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赛特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赛特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6218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