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数据扰动的隐私保护方法、装置及相关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62769.0 | 申请日: | 201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872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张书奎;吴云鹏;杨玉仁;龙浩;张力;王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12/02 | 分类号: | H04W12/02;H04W12/06;H04L9/3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罗满 |
地址: | 21510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数据 扰动 隐私 保护 方法 装置 相关 组件 | ||
1.一种基于数据扰动的隐私保护方法,应用于群智感知,其特征在于,包括:
移动终端根据接收到的感知任务进行数据采集,得到感知数据;
依据聚合噪声消除原理对所述感知数据进行加密脱敏,得到感知密文;
对所述感知密文进行签名,生成签名数据;
将所述签名数据以及所述感知密文发送至服务器云,以便所述服务器云根据所述签名数据对所述感知密文进行验证后对感知密文进行聚集后发送至数据请求端;
其中,所述依据聚合噪声消除原理对所述感知数据进行加密脱敏,得到感知密文,包括:
根据可信任机构依据聚合噪声消除原理生成的用户秘钥对所述感知数据进行加密脱敏,得到感知密文;
所述用户秘钥的生成方法包括:
所述可信任机构生成满足公式1的n+1个随机大数;其中,n为群智感知中参与的移动终端数量;所述公式1为(x1+x2+…+xn+rsk)mod p=0,将xi(i∈[1,n])作为各移动终端Ui的用户私钥ski,rsk为请求者解密私钥,p为任意大整数,x1、x2、…、xn、rsk∈Zp*;
则相应地,所述根据可信任机构依据聚合噪声消除原理生成的用户秘钥对所述感知数据进行加密脱敏,得到感知密文,包括:将所述感知数据mi代入公式2中,得到感知密文ci;所述公式2为ci=mi+ski mod p。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数据扰动的隐私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感知密文进行签名,包括:
基于无证书签名机制对所述感知密文进行签名。
3.如权利要求1至2任一项所述的基于数据扰动的隐私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用户秘钥对所述感知数据进行加密脱敏,得到感知密文之后,还包括:
接收匿名身份;其中,所述匿名身份为所述可信任机构为参与的各移动终端生成的;
将接收到的所述匿名身份发送至组管理器,以便所述组管理器根据接收到的匿名身份将各参与的移动终端划分为若干用户环组;
将所述感知密文分为第一密文以及第二密文;
根据预设环组发送规则将所述第二密文发送至所属的用户环组中相邻用户;
将所述第一密文与接收到的相邻用户密文进行聚合,得到协作密文;
则相应地,对所述感知密文进行签名为:对所述协作密文进行签名;
将所述签名数据以及所述感知密文发送至服务器云为:将所述签名数据以及所述协作密文发送至服务器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6276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