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扩大烧成温度范围的坭兴陶土配方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62821.2 | 申请日: | 201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719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7 |
发明(设计)人: | 王廷革;黄东;粱荣贵;赵仰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钦州千秋陶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3/04 | 分类号: | C04B33/04;C04B33/13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5107 | 代理人: | 周兆阳 |
地址: | 535000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烧成 陶土 西泥 配方 纯碱 陶瓷配料 成品率 传统的 重量比 制备 | ||
本发明属于陶瓷配料成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扩大烧成温度范围的坭兴陶土配方,包括东泥和西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东泥和西泥总质量0.4‑0.8%的纯碱;所述的东泥和西泥的重量比为5‑7:3‑5。采用本发明的扩大烧成温度范围的坭兴陶土配方按照传统的方法制备坭兴陶,可扩大烧成温度,从而烧成率高,提高成品率,避免资源的浪费,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陶瓷配料成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扩大烧成温度范围的坭兴陶土配方。
背景技术
钦州坭兴陶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简称坭兴陶,是采用广西钦州特有的“东泥”(又称五花泥、白泥、母泥)、“西泥”(又称紫红泥、公泥)这二种陶土按一定比例混搭成泥料来制作的,其中东泥采集后要封闭存放,西泥取回后经过四至六个月以上的日照、雨淋使其碎散、溶解、氧化,达到风化状态,再经过碎土,按一定的比例混合,经过练泥、拉坯、雕刻、烧制(1200℃左右)、打磨制成陶器坯料。坭兴陶具体的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制备坯料:坯料选用横穿钦州市区的钦江以东的泥土,俗称东泥(为软质粘土,颜色为黄白色,含微量石英砂,在坭兴陶的生产工艺中起调整可塑性以结合性作用),和钦江以西地域的泥土,俗称西泥(含有少量Na2O、NaO、CaO、MgO、Fe203、TiO2、MnO2,是一种含铁量较高的紫泥石,颜色为紫红色,表面层有少量铁质浸染,为硬质粘土,可塑性及结合性较差),按东泥40~60%、西泥40~60%的重量百分比混合,经研磨、脱水等一系列工艺制成坯料;坯料的含水率为24~25%;2)坯体成型:采用可塑法或注浆法将坯料制成各种器型的坯体;3)修整坯体:将坯体修整以达到设计要求;4)干燥:采用风干法对坯体进行干燥,使坯体水分排除;5)绘画雕刻:在坯体上书写作画并进行雕刻;6)坯体干燥;7)烧制坯体:将干燥的坯体装窑烧制,烧成温度控制在1100~1200℃,烧制时间为10h,冷却后出窑;8)抛光打磨:将坯体抛光打磨,即得。东泥软为肉,西泥硬为骨,骨肉得以相互支撑并经过坭兴陶烧制技艺烧制后形成坭兴陶。
采用传统的坭兴陶器坯料(仅东泥和西泥组成的混合物),烧成温度一般为1100~1200℃,如果烧成温度过高,则出现器型变形、起泡、开裂与坍塌,如果未达到完全成陶的烧成温度,则所得的陶器硬度不足,吸水率高,易风化破损,不能作为容器。另外按照传统的方法制备的情况下,采用传统的坭兴陶器坯料,在1100~1200℃这个烧成温度范围内,坭兴陶的烧成率较低,最高仅为83%。因此,研究开发一种扩大烧成温度范围的坭兴陶土配方,提高坭兴陶的烧成率,避免资源的浪费,非常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扩大烧成温度范围的坭兴陶土配方,其扩大坭兴陶的烧成的范围,从而提高坭兴陶的烧成率,提高成品率,避免资源的浪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扩大烧成温度范围的坭兴陶土配方,包括东泥和西泥,还包括东泥和西泥总质量0.4-0.8%的纯碱;所述的东泥和西泥的重量比为5-7:3-5。
优选地,本发明所述的纯碱为东泥和西泥总质量0.4%-0.6%。
更优选地,本发明所述的纯碱为东泥和西泥总质量0.6%。
优选地,本发明所述的东泥和西泥的重量比为5-6:3-4。
更优选地,本发明所述的东泥和西泥的重量比为6:4。
本发明的扩大烧成温度范围的坭兴陶土配方的制备方法为:
将东泥和西泥混合,加水球磨8小时后,过12O目筛集中存放在浆池中,加入纯碱,搅拌后压滤成含水份25-30%的泥饼,堆放陈腐18-22天,经真空练泥即可。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钦州千秋陶业有限公司,未经广西钦州千秋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628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