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综合管廊节点位置道路减沉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63122.X | 申请日: | 201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802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峰;隋秋霖;赵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E02D29/12 |
代理公司: | 唐山永和专利商标事务所 13103 | 代理人: | 魏伟 |
地址: | 063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廊 后支撑柱 前支撑柱 基板 固接 节点位置 综合管廊 承重板 水泥柱 逃生口 节点结构 结构支撑 支撑结构 直接传导 对接处 剪刀撑 口外壁 能力强 稳固性 增强管 出管 等长 后段 竖向 逃生 下沉 外部 基层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综合管廊节点位置道路减沉装置,基层中设有管廊本体,管廊本体设有逃生口,管廊本体的底部设有横基板,横基板左、右宽出管廊本体一部分;管廊两侧设有前支撑柱和后支撑柱,前支撑柱、后支撑柱竖向固接在横基板上;管廊本体顶部逃生口的两侧设有若干与管廊本体等长的水泥柱,水泥柱上设有承重板,承重板一侧与逃生口外壁固接,另一侧与前支撑柱和后支撑柱固接;位于前段的管廊本体的后支撑柱与位于后段的管廊本体的前支撑柱之间通过剪刀撑固定连接,本发明在管廊本体整体外部设计支撑结构,能够使一部分压力越过管廊本体直接传导至横基板上,其结构支撑能力强,有效增强管廊对接处节点结构稳固性,从而有效的解决了道路下沉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综合管廊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综合管廊节点位置道路减沉装置。
背景技术
综合管廊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热力、供热和给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
地下综合管廊系统不仅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还极大方便了电力、通信、热力和给水等市政设施的维护和检修。综合管廊位于道路下方,使用时间长了,管廊相领管段之间承载力出现不同导致相邻管段的衔接处出现高低差异,会有道路下沉的概率发生,影响综合管廊的结构稳固性。
为解决上述风险,通常做法是施工时在管廊两侧或上部分别采用中粗砂换填或3:7砂石换填,每200mm分层碾压密实并检验地基承载力(管廊顶板以上1000mm范围内严谨使用大型机械)。此方法无法保证管廊主体变形缝位置出现下沉错台,进而影响道路路面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综合管廊长久使用导致有道路下沉的风险。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不足,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综合管廊节点位置道路减沉装置,基层中设有管廊本体,管廊本体设有逃生口,逃生口从管廊顶部向上延伸至基层外,管廊本体的底部设有横基板,横基板左、右宽出管廊本体一部分;管廊两侧设有前支撑柱和后支撑柱,前支撑柱、后支撑柱竖向固接在横基板上;管廊本体顶部逃生口的两侧设有若干与管廊本体等长的水泥柱,水泥柱上设有承重板,承重板一侧与逃生口外壁固接,另一侧与前支撑柱和后支撑柱固接;位于前段的管廊本体的后支撑柱与位于后段的管廊本体的前支撑柱之间通过剪刀撑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结构在管廊本体整体外部设计支撑结构,能够使一部分压力越过管廊本体直接传导至横基板上,横基板面积大于管廊本体,结构支撑能力强,有效增强管廊对接处节点结构稳固性,从而有效的解决了道路下沉概率发生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承重板和前支撑柱或后支撑柱的安装结构是:承重板上制有通孔,通孔上安装固定环架,前支撑柱或后支撑柱顶部穿过固定环架并固定在固定环架中,固定环架的内部设有弹性抱扣。
优选的,所述承重板和前支撑柱或后支撑柱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该连接件整体为板状结构,一侧具有一个U型豁口,U型豁口宽度与前支撑柱或后支撑柱直径匹配,连接件侧面从U型豁口的开口侧端面水平向内设有卡槽,卡槽宽度与承重板厚度匹配。
优选的,所述承重板和前支撑柱或后支撑柱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该连接件整体为板状结构,其一侧面上设有水平向内延伸的卡槽,卡槽的下侧板上垂直开设柱安装孔。
优选的,承重板底部设有斜固定架,斜固定架上端与承重板固接,下端与前支撑柱或后支撑柱固接。斜固定架、承重板和支撑柱组成三角形固定结构,能够使道路承重性好,进而减小下沉概率,通过承重板和水泥柱进行顶部的承重,达到了结构稳固的效果。
优选的,逃生口左右两侧外壁上固接所述连接件。
优选的,管廊本体顶部逃生口左右两侧的水泥柱位各四根,水泥柱的内部填充有钢筋框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6312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