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检测或发送下行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64602.8 | 申请日: | 201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670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陈铮;薛丽霞;铁晓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52/02 | 分类号: | H04W52/02;H04W72/04;H04W72/06;H04W76/28;H04L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龙双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9 | 代理人: | 时林;毛威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发送 下行 控制 信道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检测下行控制信道的方法,包括:确定第一搜索空间SS集合和第二SS集合;根据第一SS集合的优先级确定第二SS集合的优先级,第一SS集合与第二SS集合的优先级相同。如果UE检测第一SS集合与第二SS集合时,UE所需检测的候选PDCCH的数量超出终端设备的盲检测能力,或者,UE所需检测的无重叠CCE的数量超出终端设备的盲检测能力,则终端设备可以不检测第一PDCCH和第二PDCCH。否则,终端设备可以检测第一PDCCH和第二PDCCH。由于第一SS集合与第二SS集合的优先级相同,终端设备可以对包括节能信号对应的SS集合在内的多个SS集合采用相同的处理方式,简化了终端设备检测节能信号的复杂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检测发送下行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装置,以及一种发送下行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第五代(the fif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系统中,数据包的传输通常是突发性的,在一段时间内存在待传输的数据包,在另一段时间内可能不存在待传输的数据包。因此,5G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终端设备基于非连续接收(discontinuous reception,DRX)机制接收数据包。在一个DRX周期内,终端设备通常仅在部分时段开启接收电路,检测下行控制信道,从而减小了终端设备的功耗。
终端设备通常在激活时间(active time)内检测下行控制信道。若终端设备在激活时间外(out of Active time)检测到节能(power saving,PS)信号,则终端设备可以进入激活时间并检测下行控制信道;若终端设备在激活时间外未检测到PS信号,则终端设备不需要进入激活时间,继续进入“睡眠”状态。此时,PS信号起到了唤醒信号(wake upsignal,WUS)的作用。此外,终端设备可以在激活时间以内检测PS信号,该PS信号可以指示终端设备在激活时间内停止检测PDCCH一段时间,或指示终端设备检测搜索空间集合的周期等。
目前,相关标准仅对PS信号的功能做了简单的定义,对于终端设备如何检测PS信号并没有做详细规定。因此,如何检测PS信号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检测下行控制信道的方法,使得终端设备能够根据自身的检测能力灵活检测节能信号。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检测下行控制信道的方法,包括:确定第一搜索空间SS集合和第二SS集合;根据第一SS集合的优先级确定第二SS集合的优先级,第一SS集合的优先级与第二SS集合的优先级相同;根据第一SS集合的优先级和第二SS集合的优先级,确定是否在第一SS集合的候选下行控制信道资源上检测第一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以及,确定是否在第二SS集合的候选下行控制信道资源上检测第二PDCCH,第二PDCCH用于承载节能信号。
上述方法可以应用于终端设备。若第一SS集合与第二SS集合中的候选PDCCH的数量超出终端设备的盲检测能力,或者,若第一SS集合与第二SS集合中的无重叠CCE的数量超出终端设备的盲检测能力,则终端设备可以不检测第一PDCCH和第二PDCCH。否则,终端设备可以检测第一PDCCH和第二PDCCH。由于第一SS集合的优先级与第二SS集合的优先级相同,终端设备可以对包括节能信号对应的SS集合在内的多个SS集合采用相同的处理方式,简化了终端设备在第二SS集合的候选下行控制信道资源上检测节能信号的复杂度。
可选地,第一PDCCH承载第一下行控制信息DCI,第二PDCCH承载第二DCI,第一DCI的大小和第二DCI的大小相同。
第一DCI和第二DCI的大小相同,可以减小终端设备盲检测译码的复杂度。
可选地,第一SS集合的候选下行控制信道资源包括第二SS集合的候选下行控制信道资源,第一SS集合和第二SS集合与同一个控制资源集合CORESET相关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646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