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垃圾道路垫层及其浇筑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64654.5 | 申请日: | 201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724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张恒;罗青山;李鹏程;吴光曦;周静;郑旭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3/00 | 分类号: | E01C3/00;E01C3/06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40006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垃圾 道路 垫层 及其 浇筑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建筑路基面层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建筑垃圾道路垫层及其浇筑方法,自上而下依次包括土基层、垫层、过渡层、渗水层、钢纤维混凝土层、混凝土砂浆面层;所述垫层由大颗粒碎料铺设而成,大颗粒碎料之间的空隙填充有橡胶;所述过渡层由小颗粒碎料铺设而成,小颗粒碎料之间的空隙填充有橡胶;所述钢纤维混凝土层、混凝土砂浆面层上设有渗水缝隙。本发明结构简单,可以对建筑垃圾废料进行循环利用,且提供一种强度高,稳定性高的道路垫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路基面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垃圾道路垫层及其浇筑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垃圾是指在建造和拆除建筑物的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发展速度的加快,城市建设从外延式开发与大规模旧城改造并举、住宅小区规模化建设及道路的改扩建,导致大量建筑垃圾急剧产生。
这些建筑垃圾绝大部分未经任何处理,便被运往郊外露天堆放或填埋,不仅造成高额的垃圾清运成本,占用了大量土地,而且清运和堆放中产生的遗漏、粉尘、灰沙等又造成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建筑垃圾道路垫层及其浇筑方法,以将建筑垃圾回收利用,且提供一种建筑垃圾道路垫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垃圾道路垫层,自上而下依次包括土基层、垫层、过渡层、渗水层、钢纤维混凝土层、混凝土砂浆面层;所述垫层由建筑垃圾制成的大颗粒碎料铺设而成,大颗粒碎料之间的空隙填充有橡胶;所述过渡层由建筑垃圾制成的小颗粒碎料铺设而成,小颗粒碎料之间的空隙填充有橡胶;所述钢纤维混凝土层、混凝土砂浆面层上设有渗水缝隙;
建筑垃圾道路垫层的浇筑方法,包括以下浇筑步骤:S1:将建筑垃圾分别粉碎成大颗粒碎料和小颗粒碎料;S2:将大颗粒碎料铺设到土基层上,构成垫层;S3:将小颗粒碎料铺设到垫层上,构成过渡层,并将熔融态的橡胶铺设到过渡层的上表面;S4:在过渡层上铺设导水层,并且在导水层上开设透水孔,在导水层上铺设渗水层;S5:在渗水层上铺设钢纤维混凝土层,并在钢纤维混凝土层上插入连接件,在连接件的上部铺设混凝土砂浆面层,混凝土砂浆面层将连接件的上部包裹;S6:完成浇筑。
本发明的原理以及有益效果:在S1中,将建筑垃圾分别粉碎成大颗粒碎料和小颗粒碎料,以便于利用,从而减少建筑垃圾占用土地的量,将建筑垃圾处理过后,建筑垃圾的粉尘、灰沙等减少,以达到降低建筑垃圾污染环境的目的。
S2和S3中,大颗粒碎料和小颗粒碎料分别构成垫层和过渡层。通过建筑垃圾进行铺设垫层和过渡层,建筑垃圾道路垫层替代碎石垫层,满足路面结构及路基强度要求,有效的减少建筑垃圾外运,降低施工成本;建筑垃圾过渡层能有效提高垫层整体稳定性和路基强度。建筑垃圾是由碎混凝土、碎砖瓦及碎砂石土等无机物类构成。其化学成分是硅酸盐、氧化物、氢氧化物、碳酸盐、硫化物及硫酸盐等。其具有相当好的强度、硬度、耐磨性、冲击韧性、抗冻性及耐水性等,即强度高、稳定性好。建筑垃圾又具有相当好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其性能优于茹土、粉性土,甚至砂土和石灰土。建筑垃圾透水性好,遇水不冻涨,不收缩,是道路工程难得的水稳定性好的建筑材料。建筑垃圾颗粒大,比表面积小,含薄膜水少,不具备塑性。透水性好能够阻断毛细水上升,在潮湿状态和环境下,建筑垃圾的基础垫层,强度变化不大,是理想的强度高、稳定性好的路用材料。现有技术中,建筑垃圾用于垫层的铺设,均采用建筑垃圾的颗粒碎料,铺设过后未对垫层进行加强处理,垫层的强度以及稳定均一般。申请人通过研究发现,在垫层上铺设不同粒径的颗粒碎料,颗粒碎料可以相互填充,如此可以增强垫层的强度和抗压性,为了进行一步提高颗粒碎料之间的紧密性,还充入熔融态的橡胶,熔融态的橡胶将颗粒碎料的间隙完全填充,使得垫层的稳定性和强度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646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排水沟的人行道、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加固吹填砂路堤的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