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传送网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65275.8 | 申请日: | 201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658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苏伟;吴秋游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69/06 | 分类号: | H04L69/06;H04L9/4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胡艳娟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送 中的 数据传输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光传送网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涉及光通信技术领域,有助于减少带宽浪费,从而提高带宽资源利用率。该方法包括:将第一类业务数据映射到多个连续的净荷块中特定位置的净荷块;其中,该多个连续的净荷块占用光数据单元(ODU)帧的净荷区;将第二类业务数据映射到该多个连续的净荷块中的除该特定位置的净荷块之外的任意位置的净荷块;将该ODU帧映射到光传输单元(OTU)帧或灵活OTN(FlexO)帧中;发送该OTU帧或FlexO帧。本申请公开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混合传输业务数据的场景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传送网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光传送网(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OTN)中,发送端可以将业务数据映射到光净荷单元k(OPUk)帧的净荷区中,再为OPUk帧的净荷区添加OPUk开销和光数据单元k(optical data unit-k,ODUk)开销,得到ODUk帧;接着,为ODUk帧添加光传输单元k(optical transport unit-k,OTUk)开销等,得到OTUk帧,最后,向接收端发送该OTUk帧。其中,k取不同值时,OTUk帧的比特速率(即传输速率)不同。如OTU2帧的比特速率是10吉比特(Gbit)/秒(s);OTU4帧的比特速率是100Gbit/s。
OTN设备采用时分复用技术进行数据传输。例如,将OTN帧划分为多个1.25G时隙。基于此,在进行数据传输时,发送端先根据业务数据的比特速率,确定其要占用的时隙数量。例如,对于划分了8个1.25G时隙的ODU2帧来说,若业务数据速率是3Gbit/s,则该业务数据占用3个1.25G时隙。然后将伟被占用的空闲时隙分配给该业务数据。而实际上该业务数据并未将所占用的3个时隙带宽完全利用,造成0.75G的带宽浪费。当多路业务数据混合传输时,每路业务都占用固定数量的时隙,实际情况并不是所有业务都能将所占用的时隙带宽完全利用,这样会造成更多的带宽浪费,从而造成带宽利用率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光传送网(OTN)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有助于减少带宽浪费,从而提高带宽资源利用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OTN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将第一类业务数据映射到多个连续的净荷块中特定位置的净荷块;其中,该多个连续的净荷块占用ODU帧的净荷区。将第二类业务数据映射到该多个连续的净荷块中的除该特定位置的净荷块之外的任意位置的净荷块。具体地,将第二类业务数据映射到该多个连续的净荷块中的除该特定位置的净荷块之外的未被占用的任意位置的净荷块。然后,将该ODU帧映射到OTU帧或灵活OTN(FlexO)帧中。接着,发送该OTU帧或FlexO帧。由于第二类业务数据可以映射到非特定位置中未被占用的任意位置,因此,需要传输多路第二类业务数据时,可以共享非特定位置的净荷块,从而有助于减少带宽资源的浪费,提高带宽资源利用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为:将ODU净荷区直接划分为多个承载周期,一个承载周期包括n个连续的净荷块,消除了时隙概念。其中,本申请实施例对n的取值不进行限定,例如,n≥100,或n≥200等。例如,n=100、200、500或1000等。可选的,n可以取无限大,相应地,单个净荷块的速率可以无限小。可选的,可以将一个或多个净荷块构成灵活支路单元,使所构成的灵活支路单元的速率和业务速率尽量完全一致。这有助于每路业务数据占用到最合适的带宽,从而尽量减小带宽浪费,大大提高带宽资源利用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类业务数据包括时分复用(TDM)业务数据。第二类业务数据包括固定速率的分组(PKT-CBR)业务数据和可变速率的分组(PKT-VBR)业务数据中的至少一种。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类业务数据包括TDM业务数据和PKT-CBR业务数据中的至少一种。第二类业务数据包括PKT-VBR业务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6527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