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丹参复方制剂在制备预防和治疗焦虑症及抑郁症的药物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65377.X | 申请日: | 201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371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7 |
发明(设计)人: | 孙晓波;孙桂波;谢伟杰;翟亚东;叶田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36/537 | 分类号: | A61K36/537;A61P25/22;A61P25/2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李红团 |
地址: | 100193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抑郁症 焦虑症 复方制剂 冠心丹参 治疗 丹参 制备 焦虑 中药毒副作用 心血管疾病 化学药物 药物选择 方制剂 降香油 心脑 预防 应用 继承 申请 发现 | ||
本申请提供了包括丹参、三七、降香油冠心丹参复方制剂在制备预防和治疗焦虑症和抑郁症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发现所述冠心丹参方制剂对于治疗焦虑症或抑郁症有确切的疗效,并且相比现有副作用大的各种化学药物,继承了中药毒副作用低的优点,本发明为治疗焦虑与抑郁症,特别是发生于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焦虑与抑郁症提供了新的药物选择,达到“心脑同治”之功效。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中药复方制剂领域和精神疾病治疗领域,具体地,本申请提供了冠心丹参复方制剂在制备预防和治疗焦虑症及抑郁症的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压力的增加,以焦虑和抑郁症为代表的精神疾病发病率已接近 5%(有此类问题但尚未构成疾病的比例接近30%),正日益成为人类健康事业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障碍。精神疾病发病原理复杂,可能由遗传、社会、其他疾病导致,其标准药物治疗手段一般采用作用于神经递质和某些受体的化学药物。
冠心丹参方位药典中收录的经典活血化瘀中药处方,以行气止痛的降香油为佐使,配合活血化瘀的丹参和散血定痛的三七,对以冠心病为代表的多种心脏疾病有着良好确切的疗效,其已知用途包括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胸闷刺痛、胸部麻痹等。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心血管病患者往往合并存在一定的精神性疾病,这两种疾病互为因果,相互影响,导致疾病恶化(Blumenthal JA.,Depression and coronary heartdisease: association and implications for treatment,Cleve Clin J Med,2008,75(suppl 2):48-53.Review; Linfante AH,Psychosocial factors predict coronaryheart disease,but what predicts psychosocial risk in women,J Am Med WomensAssoc,2003,58(4):248-253;Glozier N.Psychosocial risk factors for coronaryheart disease,Med J Aust,2013,199(3):179-180),我国心脏病权威专家胡大一教授根据长期的临床观察也发现心脏病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种是“疑心病”,即患者没有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只是容易憋醒或胸闷气促,被诊断为心脏缺血、冠心病等,使他们心理感觉很恐惧,产生“焦虑”;另一种是患者患有心脏病,在与疾病抗争过程中,身体与心理均遭受了严重的创伤,使患者不愿意积极配合治疗,情绪低落,产生“抑郁”。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关系,发明人在研究冠心丹参复方制剂对心血管疾病的同时,利用焦虑小鼠模型与抑郁大鼠模型,探究冠心丹参方对焦虑与抑郁的影响,并考察海马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发现冠心丹参复方制剂具有对焦虑与抑郁的确切疗效。为提升冠心丹参方的临床价值,治疗焦虑与抑郁症,特别是发生于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焦虑与抑郁症提供新思路和药物。该发明特点之一是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同时,进一步缓解精神上的焦虑与抑郁症状,从而达到心脑同治的作用。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冠心丹参复方制剂在制备预防和治疗焦虑症的药物中的应用。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冠心丹参复方制剂在制备预防和治疗抑郁症的药物中的应用。
进一步地,所述冠心丹参复方制剂由包括丹参提取物、三七提取物、降香油提取物的的原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冠心丹参复方制剂为包括但不限于注射剂、混悬剂、糖浆剂的液体制剂、或者包括但不限于颗粒剂、片剂、胶囊、丸剂、滴丸剂型的固体剂型。
进一步地,所述冠心丹参复方制剂中丹参提取物、三七提取物、降香油提取物配比为 40-80mg:15-35mg:10-20μ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6537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外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下一篇:一种肉苁蓉炮制配方及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