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增加新种树木成活率复合生物菌剂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66038.3 | 申请日: | 2019-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175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丁健;蒋世杰;李恩波;陈涛;萧利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丁健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R1/125;C12R1/07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和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4 | 代理人: | 王文成 |
地址: | 30035***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加 种树 成活率 复合 生物 制备 方法 | ||
一种树木专用复合生物菌剂及制备方法属于生物菌剂技术领域,采用A菌、B菌二种复合有益菌群组成,菌种在种子罐中进行扩繁培养;培养温度32℃,种子罐培养24小时后,移入发酵罐进行发酵培养;培养温度30‑37℃,培养50‑72小时;待菌株形成率达到80%以上发酵完毕,得菌液。该菌液不仅促进植物根系发达,生长枝繁叶茂,并且通过有益微生物的天然抗菌性和抗病性来保护植物免受病菌的侵害、增强植物的抗逆性,减少病虫害。因而可减少化学肥料与农药的使用和残留,能有效的修复环境、改良土壤、提高产量和增加品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菌剂,即增加新种树木成活率复合生物菌剂。
背景技术
对于树木的一些病虫害的防治采取一些措施,采取一些药物治疗手段,譬如喷洒一些杀菌剂、杀虫剂,但是,这对于空气、土壤、地下水体都有极大的破坏,有一些影响会是长远的。
由于树木种植之前是农田,长期应用化肥与农药,导致土壤板结,通透性减弱,容易引发植物的多种病害。造成树木生长不好,已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尽管化学农药在防病有一定的效果,但长期使用不仅能使作物产生耐药性,而且还留有残留污染。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化肥、农药对促进树木根系生长几乎是无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树木生长的问题,并且随着国家对高残留、高毒农药的限制使用及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渐加强,用化学方法解决促进树木生长已经走到尽头。
采用生物防治技术,不仅抑制与消除导致树木生病的病原菌,还可以减少化肥的施用量,活化土壤,分解被土壤固定的养分,分解土壤中矿物化的磷、钾、钙等营养素,从而提高植物对自然界中N、P、K吸收与利用;使能量立体化汇集,促进土壤团粒化,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性和透气性能。同时在树木生长和繁殖过程中,可以产生植物生长素,刺激作物的有效生长;其次微生物的菌群在生长繁殖过程中能有效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多种微生物菌群是复合体,是无毒、无害、经济、环保的新型有机活体微生物群落,是修复土壤、恢复自然、还原生态、生产健康有机产品的最佳选择。
CN102715058A中公开了一种提高园林植物移栽成活率的方法,属于园林植物保护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1)将菌根菌、木屑、蔗糖、红薯粉、磷酸氢二钾、生长激素混合均匀制得菌根菌剂;2)将上述菌根菌剂与水混合,加入士壤调成泥浆状,将苗木根部插入浸泡进行处理;或将药剂稀释后浇灌或喷雾苗木根部;每次处理8-15h,共处理2-4次。虽然其生称具有促进树木萌生新根新枝、促进幼苗的主根伸长和加粗、侧根增多等多种功效,但是由于其并没有公开菌根菌就是是何种菌,并且本领域也也公知即使同一种菌,其不同的株系在效果上也可能存在这千差万别,就像都是大肠杆菌一样,其发酵生产目的产物的量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该效果无法重复再现。
本发明提供前期无数的实验以及优化菌系,发明了二种特定的菌按照一定的比例投放可以实现增加新种树木成活率的效果,因此,具有极大的社会效益和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改善土壤有机物质、营养均衡、肥效确切;促进树木生长的树木专用复合生物菌剂及生产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树木专用复合生物菌剂及生产制备办法,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A菌、B菌混合制成树木专用复合生物菌剂,其中A菌、B菌重量分数比例为1:6。
本发明选择的菌种分别如下:
A菌中国微生物菌种编号:枯草芽孢杆菌BNCC109047
B菌中国微生物菌种编号:凝结芽孢杆菌BNCC338315
上述二种菌种可按菌种编号,向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农业微生物中心购买。
种子液培养基中培养基配方为牛肉膏4g、营养琼脂6g、添至2%葡萄糖500m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丁健,未经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丁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660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