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配方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66405.X | 申请日: | 201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752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李玉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玉彬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6 | 分类号: | A61K36/9066;A61P1/00;A61K33/00;A61K35/6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3100 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麦芽 乌贼骨粉 中药配方 川楝子 海浮石 天麻 甘松 芦荟 血蝎 郁金 百合 胃病 治疗 耐受性 糜烂性胃炎 非转移性 服用方便 术后治疗 体内垃圾 新陈代谢 胃溃疡 肠癌 老胃病 排出体 胃粘膜 重量份 毒素 可用 胃癌 胃胀 代谢 体内 中药 清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配方,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天麻10‑15份、麦芽15‑18份、郁金5‑10份、百合6‑12份、海浮石粉5‑8份、乌贼骨粉7‑9、血蝎粉1‑3份、甘松3‑6份、川楝子4‑9份、芦荟9‑13份。本方共由天麻、麦芽、郁金、百合、海浮石粉、乌贼骨粉、血蝎粉、甘松、川楝子和芦荟等中药制成,四季可用,服用方便快捷,见效快,且耐受性良好,无副作用,并对胃粘膜起到保护治疗作用,通过代谢把体内的毒素排出体外,提高新陈代谢,清洁体内垃圾,从而完成治愈,对胃撑,胃胀,糜烂性胃炎,胃溃疡,慢性老胃病,以及非转移性胃癌肠癌术后治疗有确切疗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配方。
背景技术
胃病,是许多与胃相关疾病的统称。它们有相似的症状,如上腹胃脘部不适、疼痛、饭后饱胀、嗳气、返酸,甚至恶心、呕吐等等,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胃病人群的比例也越来越多。
现在,胃病重症患者想减轻病痛的折磨,而又无法负担高昂的手术费用的情况下,会选择用口服药物来调理,而目前治疗胃病的口服药多为西药,长期的服用西药会让身体产生对药物的依赖性和抗药性,随着药物对身体副作用的不断积累,身体被慢慢拖垮,从而引发各种并发症,比如:肾病,肺炎,胃病,眼病,泌尿系统感染等等,从而造成由吃一种药,变成吃多种药,由调理一种病痛,变成调理多种病痛的情况,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配方。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配方。本方成品为粉末散剂,具有服用方便快捷、耐受性良好、见效快和无副作用的优点,适合长期服用。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配方,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天麻10-15份、麦芽15-18份、郁金5-10份、百合6-12份、海浮石粉5-8份、乌贼骨粉7-9、血蝎粉1-3份、甘松3-6份、川楝子 4-9份、芦荟9-13份。
优选的,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天麻12份、麦芽16份、郁金 8份、百合10份、海浮石粉5份、乌贼骨粉8、血蝎粉2份、甘松5 份、川楝子5份、芦荟10份。
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原料选择:从正规市场及中药店中选取品质较高的天麻、麦芽、郁金、百合、海浮石粉、乌贼骨粉、血蝎粉、甘松、川楝子和芦荟。
S2:药材除杂、清洗:先将S1所述的天麻、麦芽、郁金、百合、甘松、川楝子和芦荟的杂质去除,随后放入清水池中进行清洗。
S3:烘干:从S2所述的天麻、麦芽、郁金、百合、甘松、川楝子和芦荟均匀摊放在烘干箱中进行烘干处理,烘干完毕后,取出备用。
S4:麦芽炮制:将S3所述的烘干后的麦芽放入炒药锅中,文火加热,并持续均匀搅拌,至麦芽呈棕黄色时取出,筛去灰屑后,得到炮制麦芽A。
S5:混合、粉碎:将S2所述的烘干后的天麻、郁金、百合、甘松、川楝子、芦荟及S3所述的炮制麦芽A混合在一起,然后放入中药粉碎机中进行粉碎处理,收集后,得到粗药粉B。
S6:过筛:先将S5所述粗药粉B放入到药粉振动筛中,然后再将S1所述的海浮石粉、乌贼骨粉及血蝎粉放入到药粉振动筛中,随后启动药粉振动筛进行筛动,收集得到细药粉C。
S7:均匀混合:将S6所述的细药粉C放入到药粉混合机中进行转动混合,一段时间后取出,得到成品药粉D。
S8:装袋:将S7所述的成品药粉D放入到药粉包装机中进行封闭袋装,既得成品胃病药E。
优选的,所述S3中,烘干箱的型号为HF1000,烘干时,箱内温度为60℃~70℃,烘干时间为15min~25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玉彬,未经李玉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6640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