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67298.2 | 申请日: | 2019-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752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发明(设计)人: | 姜俊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27 | 分类号: | G06F16/27;G06F1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 |
地址: | 10081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 同步 方法 装置 | ||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将业务数据按时效性拆分为存量数据和投产日增量数据;将所述存量数据和投产日增量数据进行数据铺底至目标端数据库;将投产日之后的增量数据堵在源端,在所述投产日增量数据完成铺底之后,将投产日之后的增量数据实时同步至目标端数据库。通过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实现将海量银行业务数据在比较有限的窗口无缝地从源端系统同步到目标端系统的同时,减少投产窗口的占用以及降低投产窗口的停业时间。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实施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资产。无论是在企业,政府,还是教育机构中,数据资产是最具有价值的无形资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每个组织机构都积累的大量的数据资料,但这些数据的来源不统一,使得在进行系统整合与数据集成过程中,出现系统与系统间无法进行互联互通和交互共享的问题,这时就需要用到数据同步。
数据同步是单纯的同步意为同时执行同样的操作,而数据同步将对象定位为数据,大多数时候对其的理解为不同存储设备或终端与终端,终端与服务器之间的备份操作。但完整的数据同步应为实时的,即当前操作双方应是互为镜像的,例如备份的过程直至结束即为数据同步,但这个操作样例则应该属于备份。
在银行业务中,由于银行业务需求或者系统架构调整要求,需要将银行海量数据在有限的时间窗口内由源端系统同步到目标端系统,并且不能有丝毫差错。通常源端系统是正在运行的系统(7×24小时运行),而目标端系统一般为未启用的新系统,因此这个操作不能对源端系统有过多影响,而目标端系统可以在等待数据全部迁移、同步完成后再启用。现有方案是,将海量数据从源端系统同步到目标端系统,一般需要源端系统在投产期间停止变业,完成批量操作后,数据不再变化时,开始进行数据同步,在数据同步完成后,目标系统开始工作,使得投产窗口停业时间较长。
发明内容
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及装置,以将海量银行业务数据在比较有限的窗口无缝地从源端系统同步到目标端系统的同时,减少窗口的占用以及降低窗口的停业时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及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业务数据按时效性拆分为存量数据和投产日增量数据;
将所述存量数据和投产日增量数据进行数据铺底至目标端数据库;
将投产日之后的增量数据堵在源端,在所述投产日增量数据完成铺底之后,将投产日之后的增量数据实时同步至目标端数据库。
一种数据同步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数据拆分模块,用于将业务数据按时效性拆分为存量数据和投产日增量数据;
数据铺底模块,用于将所述存量数据和投产日增量数据进行数据铺底至目标端数据库;
数据实时同步模块,用于将投产日之后的增量数据堵在源端,在所述投产日增量数据完成铺底之后,将投产日之后的增量数据实时同步至目标端数据库。
由以上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本说明书实施例通过将业务数据拆分为月底全量数据、月初至投产日前一天的增量数据和投产日增量数据;再提前将月底全量数据和月初至投产日前一天的增量数据装载至目标端数据库;最后将投产日增量数据同步至目标端数据库,从而实现将海量银行业务数据在比较有限的窗口无缝地从源端系统同步到目标端系统的同时,减少投产窗口的占用以及降低投产窗口的停业时间。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6729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