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品位凹凸棒石改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68172.7 | 申请日: | 2019-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931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许泽宏;官国仕;程晓丹;姚丕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宾学院;四川京宾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17/40 | 分类号: | C09K17/40;B09C1/08;B01J20/22;B01J20/30;C02F1/28;C02F101/20;C09K10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9 | 代理人: | 张忠庆 |
地址: | 644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品位 凹凸 改性 材料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品位凹凸棒石改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低品位凹凸棒石改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低品位凹凸棒石粉末与浓度为1%~15%(v/v)乙二胺水溶液按照50~200g/L的固液比混合后在180℃~220℃下水热反应4h~24h,随后冷却至室温,分离固体沉淀物并烘干,即为所述低品位凹凸棒石改性材料。该低品位凹凸棒石改性材料,对镉等重金属离子有强烈吸附作用和(或)形成难溶性矿物盐,使其变为作物不可利用的形态,从而在不将镉等重金属离子从土壤中去除的条件下,阻断它们向作物体内的转化,降低其生物毒性,且此类粘土矿物已被证明具有较好的保水保肥特性,最终可达到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土壤改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低品位凹凸棒石改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中国工、农业生产的粗放式发展,产生了大量的重金属污染,这些污染通过自然迁移和人类活动不断进入土壤,造成了严重的土壤污染。土壤污染有三个特点:一是隐蔽性,大气和水污染比较直观,人体感官都可以感受到,但是土壤污染必须通过仪器设备采样检测才可以感知,尤其是重金属污染更是难以察觉;二是滞后性,土壤里面有污染物,不会很快就显现,国际经验表明一般要经过十年甚至以上才能显现出来;三是累积性,长年累月的污染物累积到一定程度起作用。
耕地污染严重急需要加强耕地污染修复治理,目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主要有以下两个途径:一是减少土壤中重金属的总量,将污染物从土壤中进行去除转移;二是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降低其在土壤中的迁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国内外土壤重金属污染常见的修复方法主要改土法、热处理法、电化法、蒸汽萃取电动法、化学固定法、土壤淋洗法、植物修复法、微生物修复法和农艺调控修复法等。
土壤重金属污染涉及面大,一般要经历修复成本和修复效率两个瓶颈,同时要接受二次污染的考验。现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每种修复方法都存在各自优缺点。用工程措施来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具有效果彻底、稳定等优点,但工程量大、治理费用高,并且容易引起土壤肥力减弱,破坏土壤自然性状。生物措施实施较简便、投资较少,但治理效率低(如超积累植物通常都矮小、生物量低、生长缓慢且周期长),不能治理重污染土壤(因高耐重金属植物不易寻找),植物后续处置困难,实际应用过程中受到了不同程度限制。而加入到修复现场土壤环境中的微生物抗性差、难以很快适应,在土壤环境中的移动性能差,易受污染物毒性效应的抑制。用农业措施来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具有可与常规农事操作结合起来进行、费用较低、实施较方便等优点,但存在有些方法周期长和效果不显著等缺点。
在众多修复方法中,原位钝化修复技术成本低廉、操作方便、效果快速,使其在对污染土壤的治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对耕作土壤轻中度的面源污染的治理,符合我国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需要。修复试剂的有效性、长期稳定性等问题严重限制了其工程化应用,影响污染农田土壤的修复效率、效益和效果,亟需加强。
目前,重金属污染土壤钝化修复剂主要包括硅钙物质、含磷材料、有机物料、粘土矿物、金属氧化物、生物炭及新型材料等,它们的性质结构、对目标重金属元素的选择及钝化机理不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宾学院;四川京宾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宜宾学院;四川京宾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681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