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预应力锚栓风机基础加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70003.7 | 申请日: | 2019-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304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陈俊岭;王大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37/00 | 分类号: | E02D37/00;E02D27/44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律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290 | 代理人: | 叶凤;李耀霞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应力 风机 基础 加固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一种预应力锚栓风机基础加固方法,对出现设计缺陷和质量问题的预应力锚栓风机基础,凿除原基础柱墩混凝土,保留原基础伸入柱墩部分的竖向钢筋和径向钢筋,并间隔保留一半的原预应力锚栓。对保留的原预应力锚栓进行接长,形成新的接长锚栓。在原基础的悬挑板部分布置多圈竖向植筋。在保留的原基础上布置新的上部基础的钢筋笼,浇筑上部基础混凝土,包括上部基础柱墩和悬挑板。上部基础通过保留的竖向钢筋、径向钢筋,接长锚栓和植筋进行有效锚固。同时,在上部基础柱墩内埋入新预应力锚栓,底部塔筒通过接长锚栓和新预应力锚栓与加固基础相连,通过对接长锚栓和新预应力锚栓施加预应力保证连接部位刚度,实现预应力锚栓风机基础的加固。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结构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应力锚栓风机基础的加固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能源和环境成为当前人们面临的两大主要问题。一方面,传统化石燃料的不断消耗促使人们寻求新的能源作为替代;另一方面,传统的化石燃料会导致空气污染和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引起温室效应。
风力发电具有清洁无污染,单机容量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的特点,是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新能源之一。风电机组运行时,作用在叶片上的空气动力、惯性力和弹性力等交变荷载通过塔架传到基础,使得基础的受力非常复杂。
常见风机基础一般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有埋入式基础环和预应力锚栓两种形式。其中预应力锚栓基础是将锚栓预埋在混凝土基础中,底部塔筒通过预埋锚栓与混凝土基础相连,通过对锚栓施加预应力保证连接部位刚度。这种常见的风机基础形式需在现场浇筑混凝土,对于建设于偏远山区的风场,受运输条件的限制不能采用商品混凝土,而现场搅拌的混凝土受很多因素影响,难以保障质量,导致基础混凝土开裂严重,如基础悬挑板根部裂缝贯通和锚板下混凝土局部受压不满足,被局部压碎,基础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同时,由于风机基础受力的复杂性,传统预应力锚栓基础设计方法难以满足要求,出现设计缺陷,基础柱墩的设计高度不够,导致基础在预应力和上部荷载的作用下产生劈裂裂缝。因此,对于出现设计缺陷和质量问题的预应力锚栓风机基础,提出了一种加固方法。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预应力锚栓风机基础加固方法,用于已建成的、出现设计缺陷和质量问题的预应力锚栓风机基础的加固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申请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预应力锚栓风机基础加固方法,首先凿除原基础柱墩混凝土,保留原基础伸入柱墩部分的竖向钢筋和原基础伸入柱墩部分的径向钢筋,并间隔保留一半的原预应力锚栓,割掉另一半的原预应力锚栓和其他钢筋。对保留的原预应力锚栓进行接长,形成新的接长锚栓。在原基础的悬挑板部分布置多圈竖向植筋。在保留的原基础部分(以下简称下部基础)上布置新基础(以下简称上部基础)的钢筋笼,浇筑上部基础混凝土,包括上部基础柱墩和上部基础悬挑板,在上部基础柱墩内埋入新预应力锚栓,并对原基础悬挑板与上部基础新旧混凝土交界部分进行凿毛处理以增强新旧混凝土界面连接强度。底部塔筒通过接长锚栓和新预应力锚栓与加固后混凝土基础相连,通过对接长锚栓和新预应力锚栓施加预应力保证连接部位刚度。
进一步,保留的原预应力锚栓和接长锚栓段之间通过两个薄螺母和一个长螺母进行连接,连接部位外部套入搭接套筒,完成接长锚栓的布置。
进一步,对原基础悬挑板部分进行定位钻孔,并灌注结构胶,然后植入钢筋,完成植筋的布置。
进一步,在下部基础埋入原预应力锚栓的部位进行开孔处理,放置用于锚固新预应力锚栓的新锚板。
进一步,下部基础与上部基础新旧混凝土交界部分,布置遇水膨胀条进行防水。
本申请优点在于:
(1)提供了一种预应力锚栓风机基础加固方法,用于解决已建成的出现设计缺陷和质量问题的预应力锚栓风机基础的加固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700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