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云平台连接端口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70110.X | 申请日: | 2019-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209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3 |
发明(设计)人: | 徐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瑞贻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32360 南京泰普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窦贤宇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市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端口 缓冲存储系统 控制装置 通讯系统 统一管理 云平台 上层 端口控制装置 多路数据传输 准确度 并行处理 传输系统 传送过程 端口控制 端口数据 端口装置 分段标识 分组传输 命令数据 数据传输 数据分段 数据上传 数据处理 多端口 多连接 错乱 检测 多路 缓冲 上传 暂存 整合 电路 存储 分组 中断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云平台连接端口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包括端口控制系统、上层检测通讯系统、传输系统和缓冲存储系统,所述端口控制装置针对多路连接端口进行分组整合,通过电路进行统一管理,加强了端口数据上传的并行处理速度;所述上层检测通讯系统可以对长命令数据进行标识和分组传输;所述缓冲存储系统可以对传送过程中因意外中断和分段标识产生的数据进行暂时存储,保证整个数据上传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本发明可以针对多连接端口装置进行端口统一管理,加强了多端口数据传输的稳定性,数据分段标识和缓冲暂存的方法进一步解决了因为多路数据传输造成的数据错乱,加强了数据处理的稳定性和准确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据并行传输技术,尤其是一种云平台连接端口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伴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均计算机使用水平也在随之进行提高。与此同时,生活中和工业生产中使用计算机控制取代人工控制的装置也在不断出现,这现象提升了我国智能化工业生产的水平,同时也对计算机控制装置的性能有了新的要求。
云平台和多连接端口的控制装置是近几年出现的新的研究方向。针对原有的控制装置,通过使用云平台提高大数据处理和进一步的数据分享,可以对控制装置进行更多更好的功能扩展和功能完善。具体的使用实例诸如卫星定位、车载导航,都在研发出来之后受到了市面上的广大好评。
目前市面上针对云平台连接端口控制装置的研究还在不断进行中,由于新型功能的不断研发,需要传送的并行数据也在不断增加,对数据传输方式和数据处理方式的更新也就需要随着不断进行提升。特别是针对多路连接端口的并行数据传输,需要对并行传递的数据进行数据准确度的保证,避免出现数据错漏、数据错行的传递现象。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提供一种云平台连接端口控制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方案:一种云平台连接端口控制装置,包括端口控制系统、上层检测通讯系统、传输系统和缓冲存储系统,
端口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种端口控制电路,具体可以分为输入电流控制模块、输出保护模块和四路控制模块,通过对端口数据进行分组,实现多系统数据的同步处理支路,提高数据处理的运行能力和运行速度;
上层检测通讯系统,根据自定义的传输口令,对检测通讯的内容进行传输,减少因为传输协议错漏造成的数据错乱问题,加强数据接收的准确性;
传输系统,对接受到的数据进行分别进行上下层的数据流传输,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两种运行模式互不干扰;
缓冲存储系统,对传输过程中出现的数据错误模式进行数据缓冲保存,根据协议算法对缓冲的数据进行排错处理之后,完成数据的再次上传,是云平台连接系统中的中转站;
所述输入电流控制模块,包括运算放大器AR1、电机MO1、电流表M1、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11、MOS管Q1、电感L1和电阻R1,所述二极管D11的正极与电压信号Vref连接,所述二极管D11的负极与所述运算放大器AR1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AR1的第一引脚与所述运算放大器AR1的第四引脚、所述运算放大器AR1的第五引脚、所述运算放大器AR1的第七引脚、所述运算放大器AR1的第八引脚均为断路,所述运算放大器AR1的第六引脚与所述电机MO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机MO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感L1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所述MOS管Q1的D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所述运算放大器AR1的第三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MOS管Q1的S极、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所述电流表M1的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所述电流表M1的另一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瑞贻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瑞贻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7011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