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着色感光性组合物、着色间隔物、滤色片及液晶显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70369.4 | 申请日: | 2012-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621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裴丽华;泽井良尚;福井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3F7/004 | 分类号: | G03F7/004;G03F7/027;G03F7/031;G02B5/20;G02F1/1335;G02F1/1339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王利波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着色感光性组合物 间隔物 着色 光刻法 一次性 着色剂 烯属不饱和化合物 光聚合引发剂 碱可溶性树脂 液晶显示装置 电压保持率 分散剂 高度差 滤色片 密合性 溶剂 基板 液晶 期望 | ||
1.一种着色感光性组合物,其含有:(a)着色剂、(b)碱可溶性树脂、(c)光聚合引发剂、(d)烯属不饱和化合物、(e)溶剂及(f)分散剂,
该着色感光性组合物用于通过光刻法一次性地形成高度不同的着色间隔物,
其中,
作为(b)碱可溶性树脂,包含下述碱可溶性树脂(A-1)及碱可溶性树脂(A-2)中的至少之一,
作为(f)分散剂,包含含有氮原子的丙烯酸类嵌段共聚物,
(b)碱可溶性树脂相对于(d)烯属不饱和化合物的重量比为2以上且小于7,
相对于着色感光性组合物中的全部固体成分,碱可溶性树脂(A-1)及碱可溶性树脂(A-2)的合计比例为12重量%以上,
其中,
碱可溶性树脂(A-1):
在环氧树脂上加成α,β-不饱和一元羧酸或酯部分具有羧基的α,β-不饱和一元羧酸酯,再与多元酸酐反应而得到的树脂;
碱可溶性树脂(A-2):
在环氧树脂上加成α,β-不饱和一元羧酸或酯部分具有羧基的α,β-不饱和一元羧酸酯,再与多元醇及多元酸酐反应而得到的树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着色感光性组合物,其中,相对于着色感光性组合物中的全部固体成分,碱可溶性树脂(A-1)及碱可溶性树脂(A-2)的合计比例为20重量%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着色感光性组合物,其中,相对于着色感光性组合物中的全部固体成分,(a)着色剂的含有比率小于30重量%。
4.一种着色感光性组合物,其含有:(a)着色剂、(b)碱可溶性树脂、(c)光聚合引发剂、(d)烯属不饱和化合物、(e)溶剂及(f)分散剂,
该着色感光性组合物用于通过光刻法一次性地形成高度不同的着色间隔物,
其中,
作为(b)碱可溶性树脂,包含下述碱可溶性树脂(A-1)及碱可溶性树脂(A-2)中的至少之一,
作为(f)分散剂,包含含有氮原子的丙烯酸类嵌段共聚物,
(b)碱可溶性树脂相对于(d)烯属不饱和化合物的重量比小于7,
相对于着色感光性组合物中的全部固体成分,碱可溶性树脂(A-1)及碱可溶性树脂(A-2)的合计比例为20重量%以上,
其中,
碱可溶性树脂(A-1):
在环氧树脂上加成α,β-不饱和一元羧酸或酯部分具有羧基的α,β-不饱和一元羧酸酯,再与多元酸酐反应而得到的树脂;
碱可溶性树脂(A-2):
在环氧树脂上加成α,β-不饱和一元羧酸或酯部分具有羧基的α,β-不饱和一元羧酸酯,再与多元醇及多元酸酐反应而得到的树脂。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感光性组合物,其中,相对于着色感光性组合物中的全部固体成分,(a)着色剂的含有比率为25重量%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感光性组合物,其中,作为(a)着色剂,包含下述(1)红色颜料、且包含下述(2)蓝色颜料及下述(3)紫色颜料中的至少之一,
(1)选自C.I.颜料红177、254的红色颜料;
(2)蓝色颜料,其为C.I.颜料蓝15:6;
(3)紫色颜料,其为C.I.颜料紫23。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感光性组合物,其中,作为(a)着色剂,包含C.I.颜料红254及C.I.颜料蓝15:6。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感光性组合物,其中,作为(a)着色剂,包含多种混合而成的黑色色料。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感光性组合物,其中,作为(f)分散剂,包含A-B嵌段共聚物及B-A-B嵌段共聚物中的至少之一,所述A-B嵌段共聚物及B-A-B嵌段共聚物由在侧链具有季铵盐基及氨基中至少之一的A嵌段和不具有季铵盐基及氨基的B嵌段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三菱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7036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