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携式牡蛎开壳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71378.5 | 申请日: | 2019-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793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杨正宽;方怀义;张艳秋;罗昌印;唐柳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部湾大学 |
主分类号: | A47G21/06 | 分类号: | A47G2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吴秋霞 |
地址: | 535011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板 牡蛎 开壳 操作手柄 固定座 缝沟 防滑凹槽 开壳装置 波浪形 螺母 螺栓固定 压缩弹簧 凹槽处 活动栓 上端 侧开 手扶 左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牡蛎开壳装置,主要包括:底板(1)、操作手柄(2)、压缩弹簧(3)、开壳刀(4),还包括固定座(6),所述固定座(6)通过螺栓固定于底板(1)的左端,所述操作手柄(2)通过活动栓(12)与固定座(6)连接,所述开壳刀(4)通过螺母(10)固定在操作手柄(2)上端,本发明在底板上设置缝沟结构,波浪形防滑凹槽中间为缝沟,将牡蛎置于缝沟凹槽处为开壳做准备,同时有底板上波浪形防滑凹槽协助,无论侧开还是正开不再需要用手扶住牡蛎即可开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洋贝类开壳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牡蛎开壳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养殖牡蛎面积不断扩大,同时,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海鲜产品需求量大,特别是牡蛎受到人们的青睐。但因其外壳坚硬、形状各异、规格差异、如果食用牡蛎,开壳却是一个难题。现市场上有两种开壳工具,一种是普通开壳刀,另外一种是牡蛎开壳锤,上述工具开壳中存在着以下缺陷: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容易伤及蚝肉,不易携带,对操作者有一定的技术要求,且开壳过程中容易打滑造成事故,人身安全无法保障。现需一种能够高效率、省力、简单易操作、安全、易携带、节约材料的一种牡蛎开壳装置,满足人们食用高品质海鲜产品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难题,提供一种易携带、省力、高效率、低劳动强度、操作安全且适用于各种规格牡蛎的一种便携式牡蛎开壳装置。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最佳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一种便携式牡蛎开壳装置,主要包括:底板、操作手柄、压缩弹簧、开壳刀,还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通过螺栓固定于底板的左端,所述操作手柄通过活动栓与固定座连接,所述开壳刀通过螺母固定在操作手柄上端,根据牡蛎大、中、小规格,拧紧或者拧松螺母自由更换不同规格的开壳刀。
优选的是:所述底板为中空凹槽式结构。
优选的是:所述开壳刀的切刀角设有3个角度,分别是按照牡蛎大、中、小规格角度分别为70度,60度,40度。
优选的是:所述操作手柄末端为圆柱状,中间为中空型。
优选的是:所述操作手柄末端设置有手柄套,所述手柄套为波浪形聚乙烯橡胶固定于操作手柄末端。
优选的是:所述底板设有波浪形防滑凹槽。
优选的是:所述波浪形防滑凹槽(7)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缝沟(8)。
优选的是:所述的操作手柄长为40cm。
优选的是:所述的底板长30cm。
优选的是:所述的波浪形防滑凹槽总长10cm,凹槽直径2cm。
优选的是:所述的缝沟长为10cm,宽为1.5c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在底板上设置缝沟结构,波浪形防滑凹槽中间为缝沟,将牡蛎置于缝沟凹槽处为开壳做准备,同时有底板上波浪形防滑凹槽协助,无论侧开还是正开不再需要用手扶住牡蛎即可开壳,不会伤及生蚝肉、节约成本等优点。
2、本发明设计的结构,无论是外出科研研究,教学使用,家庭使用均能满足方便携带、安全操作等优势。
3、本发明利用杠杆原理,通过在操作手柄上设计切刀,操作者只需把牡蛎放在底板凹槽处固定,用手轻轻下压操作手柄方可开壳,不仅劳动强度降低,对操作者技术降低,而且提高了操作效率。
4、本发明提供设计三种类型的开壳刀,只需更换开壳刀便能够满足不同规格的牡蛎开壳,有效减少了携带各种不同的开壳装置,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部湾大学,未经北部湾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713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保温杯
- 下一篇:智能轨道循环式送餐设备及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