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色长余辉氮化物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72633.8 | 申请日: | 2019-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550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刘泉林;刘胜强;宋振;赵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11/64 | 分类号: | C09K11/6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色 余辉 氮化物 发光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发光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红色长余辉氮化物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化学通式为(Mg1‑x‑yCax)1‑zAl1‑ySi1+yN3‑yOy:zMn2+,其中0≤x≤0.3,0≤y≤0.4,0.01mol%≤z≤10mol%。制备工艺包括:(1)以金属Mn粉或者含Mn的化合物作为Mn元素的来源,以金属Mg粉或者含Mg的化合物作为Mg元素的来源,以Si3N4或者SiO2作为Si元素的来源,以Ca3N2作为Ca元素的来源。(2)所有的原料在N2保护条件下进行研磨,并在高压N2保护条件下进行高温烧结合成。本发明制备的荧光粉发射带位于550nm~870nm,得到的荧光粉经过长波紫外光照过后,能够观察到明显的红色余辉,余辉时间随着成分的微调从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不等,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由于能够被长波紫外激发,该荧光粉可以有效应用于交流LED,植物照明,全谱显示等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红色长余辉的氮化物发光材料,属于发光材料技术领域,所述的红色氮化物余辉发光材料可以应用于全谱显示,液晶背景光,交流LED,植物照明等,本发明还涉及(Mg1-x-yCax)1-zAl1-ySi1+yN3-yOy:zMn2+氮化物荧光粉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长余辉发光是指在外界激励光源停止激发后,材料本身仍然能够自行发光的现象,激励光源通常是长波紫外线或者短波可见光部分。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长余辉材料已经广泛应用于安全应急、植物照明、生物监测、交流LED等领域。目前大多数的长余辉材料主要是少量稀土离子Eu2+、Dy3+等掺杂,Eu2+、Dy3+共掺杂的SrAl2O4绿色余辉材料以及Eu2+、Nd3+共掺的CaAl2O4蓝色余辉材料已经得以商业化,但是对于红色的余辉材料进展却很有限。与更加成功的稀土离子(尤其是Eu2+)相比,作为一种潜在的激活离子,过渡金属离子Mn2+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作为发光中心Mn2+的基质,主要还是以氧化物或者别的氮氧化物基质为主,发射的波长也都主要集中在500nm~600nm的黄绿光。氮化物与其它的基质相比,由于其具有结构稳定,化学稳定性良好,共价性强等优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并且由于氮化物与氧化物电负性的差异,将氮化物作为基质,有望将余辉材料的发射波长延伸至红光甚至红外区域。同时为了解决白光交流LED等商业应用问题,需要一个有合适的激发波长的红光长余辉荧光粉。因此本发明内容涉及的被250~350nm紫外光激发的红色长余辉材料具有很高的商业应用价值。2004年,日本三菱化学在专利CN102174324A提出了激发波长在330nm~420nm的CaAlSiN3蓝绿色荧光粉,但是对于其余辉性能并没有探测到。2011年,日本宇部在专利CN103201213A上提出了掺杂Eu2+的CaAlSiN3长余辉材料。但是由于实验手段以及合成方法的限制,现有的文献对于具有与CaAlSiN3相同的空间结构掺杂过渡金属Mn2+等的长余辉并没有相关的报道。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7263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