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智能算法自动控制的二次供水臭氧消毒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72700.6 | 申请日: | 2019-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2848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程立;高晓昆;刘新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昕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78 | 分类号: | C02F1/78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流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4 | 代理人: | 郭桂林 |
地址: | 401121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臭氧发生器 臭氧消毒系统 二次供水 智能算法 流量计 城市供水管网 强制控制器 余氯分析仪 智能控制器 水量检测 系统消毒 用户用水 运行费用 节约 外部 能源 保证 安全 | ||
1.一种基于智能算法自动控制的二次供水臭氧消毒系统,包括有流量计、水量检测设备、余氯分析仪、臭氧发生器、智能控制器和外部强制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流量计安装于储水设备出口处,可连续获得储水设备的出口流量数据,并将数据实时传输到智能控制器;
水量检测设备安装于储水设备内部,可连续获得储水设备的存留水量数据,并将数据实时传输到智能控制器;
余氯分析仪安装于储水设备进口处,可连续获得储水设备的进口余氯浓度数据,并将数据实时传输到智能控制器;
臭氧发生器安装于储水设备进口处,且位于余氯分析仪的后方,即自来水先流经余氯分析仪再流入臭氧发生器,能接受智能控制器发送的“开启”或“关闭”的控制信号指令;
智能控制器安装在二次供水设施外,具有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接收控制信号及发送控制信号的功能;
外部强制控制器位于二次供水设施外,用于向智能控制器发出强制“开启”或“关闭”臭氧发生器的控制信号指令;
智能控制器的数据采集功能是通过智能控制器中的数据采集单元实现的,数据采集单元通过有线或无线传输方式实时采集储水设备出口流量数据、储水设备存留水量以及储水设备进口余氯浓度数据;
智能控制器的数据存储功能是通过智能控制器中的数据存储单元实现的,数据存储单元能够将实时采集到的储水设备出口流量数据、储水设备存留水量以及储水设备进口余氯浓度数据存储下来,能够将后期的计算结果存储下来,能够将接收或发出的控制信号指令存储下来;
智能控制器的数据处理功能是通过智能控制器中的数据处理单元实现的,数据处理单元按顺序进行计算:1)将接收到的数据乘以一个系数存储,包括单位转换以及将水位数据转换成水量数据;2)统计分析得到二次供水储水设备出口流量在一天内各个时间段的变化规律;3)计算某一时刻进入二次供水储水设备的自来水在其中的停留时间;4)计算某一时刻进入二次供水储水设备的自来水相应的出口余氯浓度;
智能控制器的接收控制信号功能是通过智能控制器中的控制单元实现的,控制单元在现场通过有线方式,在远程通过无线传输方式接收外部强制控制器给出的“开启”或“关闭”臭氧发生器的控制信号指令;
智能控制器的发送控制信号功能是通过智能控制器中的控制单元实现的,控制单元根据事先设定的规则或者接收到外部强制控制器的控制信号指令通过有线或无线传输方式向臭氧发生器发送“开启”或“关闭”的控制信号指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算法自动控制的二次供水臭氧消毒系统,其特征在于,储水设备中的自来水按照进入储水设备时间的先后顺序流出储水设备出口。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算法自动控制的二次供水臭氧消毒系统,其特征在于,智能控制器数据处理单元统计分析得到二次供水储水设备出口流量在一天内各个时间段变化规律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T与i的关系为:
以上公式中表示所有在i时间段检测得到的二次供水储水设备出口流量的算数平均值,i表示一天内的各个时间段;表示检测得到的二次供水储水设备出口流量,其中DT表示日期为D那天的T时刻,简称DT时刻,T从一天的零时开始计算直到一天的最后一刻,a表示在某一时间段检测得到的二次供水储水设备出口流量的顺序数;Ai表示在过去若干天内i时间段测得的二次供水储水设备出口流量的总个数;M表示一天的总时长,n表示将一天平均分成n个时间段,M/n表示时间段的时长;“[]”为高斯函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昕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昕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7270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臭氧纳米气泡机
- 下一篇:一种生态修复潜坝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