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缓解肉鸡热应激的植物提取物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73140.6 | 申请日: | 2019-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371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发明(设计)人: | 白世平;白洁;张克英;丁雪梅;王建萍;彭焕伟;吕慧源;玄月;宿卓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农业大学;北京生泰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K50/75 | 分类号: | A23K50/75;A23K10/30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汇致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64 | 代理人: | 韩晓银 |
地址: | 61113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热应激 五味子 添加剂 发酵培养液 植物提取物 混合粉末 黄芪 茶树叶 山银花 桉树叶 柴胡 黄柏 肉鸡 树叶 乳酸菌 枯草芽孢杆菌 发酵液浓缩 里氏木霉 有效缓解 重量份数 发酵液 黑曲霉 接种量 重量份 缓解 目筛 酵母 接种 保证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缓解肉鸡热应激的植物提取物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添加剂按照重量份的组成包括:黄芪15‑30份、柴胡15‑30份、山银花10‑20份、五味子5‑10份、桉树叶5‑10份、茶树叶5‑10份、黄柏树叶5‑10份。制备方法包括:按照上述重量份数配料,将黄芪、柴胡、山银花、五味子、桉树叶、茶树叶和黄柏树叶粉碎后过80~100目筛,得到混合粉末;按照酵母、黑曲霉、里氏木霉、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的接种比为4:2:2:1,配制成含8%总接种量的发酵培养液;按照混合粉末和发酵培养液的比例为1g/20mL配料并混合均匀,制备发酵液;将发酵液浓缩并干燥。本发明能有效缓解鸡的热应激问题,保证鸡的各项品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动物饲料添加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缓解肉鸡热应激的植物提取物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热应激是指动物机体对热应激源的非特异性防御应答的生理反应,其实质是环境温度超过动物等热区中的舒适区上限温度所致的非特异性反应的总和,是动物的一种防御适应性反应。肉鸡的等热区受到日龄、生理状态、羽毛、群居情况和营养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一般而言,雏鸡的温度舒适区高而狭窄,1-3日龄为34-36℃,4-7日龄为32-35℃,8-14日龄为28-32℃,15-21日龄为25-28℃,22日龄以后为22-25℃。营养状况良好或饲养密度较高时,可使肉鸡等热区下降。由于肉鸡体表长满羽毛,隔热作用良好;皮肤既无汗腺也无皮脂腺,高温时通过皮肤的蒸发散热相当有限,主要通过呼吸蒸发散热来维持正常体温。当外界环境温度超过肉鸡的体热调节能力时,导致热应激的发生。在高密度集约化的养殖中,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肉鸡生产水平、增加经济效益,有时采用一些违背家禽生理需求的生产工艺和技术,使家禽面临各种应激源时极为敏感;温度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应激源。另外,夏季高温酷暑天气若持续存在,当环境温度高于32℃时,家禽常难以维持正常体温,产生热应激。
肉鸡发生热应激时,呼吸频率加快,被毛散开,大部分出现“啄毛”现象,从而导致“次鸡率”明显提高。肉鸡往往喜欢俯卧在潮湿阴凉的地方。由于机体需要增加散热来保护自身,往往会造成羽毛发育不全,出现两侧无毛的现象。同时,减少活动,增加饮水,食欲不振,排出粪便较湿,有时甚至还会排出“饲料便”。肉鸡处于热应激,会导致消化道缓慢蠕动,造成食物长时间停留,加之消化道内酶活性减弱,破坏微生态环境,严重损伤肠道黏膜的完整性,导致消化率明显下降。由于肉鸡大量饮水,也会导致营养物质以很快速度通过长肠道而影响吸收。已有研究表明,肉鸡热应激发生会导致采食量降低14%-17%,平均增重明显降低。热应激会加速动物体内糖原酵解、乳酸蓄积,进而导致pH值降低。法氏囊、胸腺、脾脏是肉鸡的主要免疫器官。鸡在热应激状态下免疫功能受到影响,其免疫器官有些损伤和免疫抑制变化,导致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受到抑制。热应激还能降低血液中IgG水平,增加异嗜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比例。生化指标变化是反应动物热应激时体内物质代谢和某些组织器官机能状态变化的一个重要特征。热应激可导致垂体-肾上腺轴加强,使得糖皮质激素和皮质酮的产生增加,可致使机体代谢旺盛、能量蛋白质消化增加,机体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农业大学;北京生泰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农业大学;北京生泰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731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