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注塑模具型腔气体压力控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74543.2 | 申请日: | 2019-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070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李帅;徐一涵;张小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临沂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C45/77 | 分类号: | B29C45/77;B29C45/7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005 山东省临***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塑 模具 气体 压力 控制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型腔气体压力控制装置,包括气源,气源通过管路与模具相连,管路上靠近气源位置设有水分过滤器,管路经增压泵与高压容器相连,高压容器出口分别经减压阀、模具加压阀与模具相连,模具加压阀与模具之间的管道上设两路并联管路,一路安装模具稳压阀,另一路安装模具卸压阀;高压容器和模具上均安装压力表和压力传感器;增压泵、高压容器压力传感器、模具加压阀、模具稳压阀、模具卸压阀、模具压力传感器、触摸屏、注塑机控制单元均与数据处理及控制系统相连。本发明可采用干燥空气作为气源,具有模具型腔气体加压速率与卸压速率快、模具型腔气体压力可维持、模具型腔气体压力作用时间可控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体压力控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注塑模具型腔气体压力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3C产业的迅猛发展,人们对注塑产品质量的要求日益提升,这对注塑成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种先进的注塑成型方法,气体压力控制技术被逐步应用于塑料制品的成型,以解决常规注塑产品存在的尺寸精度差、表面凹痕及翘曲变形等缺陷,从而提高产品质量。此技术能够有效降低注塑制品的残余应力、减小制品翘曲变形、减小注塑机锁模吨位、提高注塑机使用寿命、消除发泡注塑产品表面气痕缺陷、消除常规注塑产品表面缩痕缺陷。因此,气体压力控制技术在注塑工艺中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人们在成型工艺、力学性能、气体通道、数值模拟、填充物取向及表面质量等方面进行了诸多研究。
目前市场上存在的注塑模具型腔气体压力控制装置主要由高压气源/高压氮气发生器、气体压力控制器、注气嘴及高压管路等组成。这些设备实现的功能相对单一,无法满足两个及多个注塑模具型腔气体压力控制工艺的要求。
注塑过程中的模具型腔气体压力控制的关键技术在于:注塑机与控制器间的实时通讯、模具型腔气体加压速率与卸压速率快速、注塑填充过程中模具型腔气体压力稳定维持、模具型腔气体压力大小与压力作用时间可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型腔气体压力控制装置,它能够根据表面气辅注塑、内部气辅注塑、反压注塑等不同注塑工艺的要求,实现注塑过程中模具型腔气体的加压、稳压及卸压功能要求。与此同时,注塑模具型腔气体压力控制装置能够与注塑机进行实时通讯,控制相应的阀门进行动作,实现对模具型腔气体压力大小及压力作用时间的控制,可在保证注塑产品质量和成品率的同时,提高实际生产中注塑工艺参数调试的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注塑模具型腔气体压力控制装置,包括气源,气源通过管路与模具相连,所述管路上靠近气源位置处设有水分过滤器,管路经增压泵后与高压容器相连,高压容器出口分别经减压阀、模具加压阀与模具相连,模具加压阀与模具之间的管道设两路并联管路,一路经模具稳压阀和消音器后与大气相连,另一路经模具卸压阀和消音器后与大气相连。
所述高压容器上安装安全阀和手动卸压阀,用于高压容器的压力保护和手动卸压。
所述高压容器上安装高压容器压力表和高压容器压力传感器,用于高压容器的压力观察和压力数据采集。
所述模具上安装模具压力表和模具压力传感器,用于模具型腔气体的压力观察和压力数据采集。
所述增压泵、高压容器压力传感器、模具加压阀、模具稳压阀、模具卸压阀、模具压力传感器均与数据处理及控制系统相连,数据处理及控制系统分别与触摸屏和注塑机控制单元相连。
所述模具加压阀的阀芯气路直径与模具卸压阀的阀芯气路直径相等,均大于模具稳压阀的阀芯气路直径。
所述气源与模具间相连的管路均采用高压不锈钢管,管路直径不小于模具加压阀的阀芯气路直径。
所述数据处理及控制系统可为工控机、计算机、单片机或PLC。
一种注塑模具型腔气体压力控制装置,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临沂大学,未经临沂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745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