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球孢白僵菌菌株和金龟子绿僵菌菌株联合防治椰心叶甲的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374605.X 申请日: 2019-04-25
公开(公告)号: CN110150320A 公开(公告)日: 2019-08-23
发明(设计)人: 张华峰;康文通;童应华 申请(专利权)人: 厦门市绿化管理中心(厦门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厦门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中心)
主分类号: A01N63/00 分类号: A01N63/00;A01N63/04;A01N25/14;A01P7/04
代理公司: 长沙星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05 代理人: 舒欣
地址: 361004 福***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菌株 球孢白僵菌菌株 防治椰心叶甲 金龟子绿僵菌 撒施 防治 应用 植物保护领域 菌土 心叶 施用 联合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球孢白僵菌菌株Beauveria bassiana ATT 44860和/或金龟子绿僵菌菌株Metarhizium anisopliae DSM 21740在防治椰心叶甲方面的应用,属于植物保护领域。本发明的两株菌株均能高效防治椰心叶甲,尤其以菌土撒施效果较好,防治效果分别为74.47%、61.70%,两株菌联合施用效果更佳,撒施防治效果达到84.83%,具有林间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保护领域,具体地涉及球孢白僵菌菌株和金龟子绿僵菌菌株联合防治椰心叶甲的应用。

背景技术

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Gestro))属鞘翅(Coleoptera),铁甲科(Hispidae),潜甲亚科(Anisoderinae),是全国重要危险性害虫。1999年以来,在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入境的棕榈科植物均有检测到该虫,并以一定速度向周边地区蔓延。该虫主要危害棕榈科植物25属,约34种。其中以椰子为最主要寄主。椰心叶甲幼虫和成虫均聚集在棕榈科植物的未展开心叶中取食危害。植物受害后,被取食叶片呈现明显的与叶脉平行的褐色病斑,轻则树势减弱,引起次期性害虫进一步危害,重则植物心部逐渐腐烂,无新叶抽出,直至整株枯死。

严格的检疫措施是防止椰心叶甲在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传播的有效手段,主要检查未展开和初展开心叶的叶面和叶背是否有椰心叶甲危害状及成虫、幼虫和虫卵的存在,若发现虫情,应立即采取退回、烧毁或熏蒸等方式进行处理。在我国海南,曾使用多种方法来防止椰心叶甲的传播,如将感染区周围3公理范围内的椰树砍掉,禁止感染区椰树向外输送等。

化学防治是目前防治此虫最主要的方法。常用方法包括药剂喷雾法、挂包法、茎干注药法和根部埋药法。打孔注药法仅对大王椰子树的椰心叶甲防治效果较好,而对其它棕搁科植物的防治效果一般。高压水枪喷雾法不仅浪费药剂,污染环境,并难以准确防治10余米高的棕榈科植物心叶里的椰心叶甲。挂包法施药可真正做到靶向施药,提高药剂的有效利用率,并且使用方便,无雾滴漂移,减少了环境污染。由华南农业大学和广东省南海绿宝生化技术研究所研制的椰甲清粉剂(杀虫丹和啶虫眯)复配剂挂袋法防治椰心叶甲被认为是目前防治椰心叶甲较好的方法之一,防效在95%以上。

然而,大量化学农药的使用,不但费用投入较高,且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同时由于用药次数的增多,使用量的增大,致使椰心叶甲对某些杀虫剂产生抗性,为此,国内外对椰心叶甲的生物防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椰心叶甲具有多种天敌,包括寄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和微生物天敌,目前各国对椰心叶甲的生物防治主要集中在寄生蜂和病原微生物的应用上。

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als.)Vuill)是研究最多的昆虫病原真菌,其中,已记载的白僵菌寄主包括15目149科的707种昆虫。

在我国,上世纪80年代台湾进行了利用绿僵菌防治椰心叶甲的一系列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近年来,大陆的海南和广东等省也开展相关研究,使绿僵菌在椰心叶甲的可持续控制中展现出光明前景。

然而,作为真菌杀虫剂的关键技术-应用价值高的高效杀虫菌株的选育尚未取得重大突破。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高效、安全的用于防治椰心叶甲的球孢白僵菌和/或金龟子绿僵菌。

为了完成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球孢白僵菌菌株Beauveria bassianaATT 44860和/或金龟子绿僵菌菌株Metarhizium anisopliae DSM 21740在制备用于防治椰心叶甲的毒剂中的应用。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球孢白僵菌菌株Beauveria bassiana ATT 44860和金龟子绿僵菌菌株Metarhizium anisopliae DSM 21740在制备用于防治椰心叶甲的毒剂中的应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市绿化管理中心(厦门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厦门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中心),未经厦门市绿化管理中心(厦门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厦门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7460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