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桥梁模型试验的模块化移动加载车模型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75400.3 | 申请日: | 2019-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867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朱劲松;张一峰;姜晓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2 | 分类号: | G01N3/02;G01N3/1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刘子文 |
地址: | 300350 天津市津南区海***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阻尼器 弹簧 车架 加载 桥梁模型 车轮 试验 车身 加载块 模块化 移动 模块化设计 定量分析 快速更换 试验技术 移动车辆 移动荷载 载重 轴距 桥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桥梁模型试验的模块化移动加载车模型,属于桥梁模型试验技术领域。本发明由车身、车架、车轮、加载块、弹簧和阻尼器六部分组成;所述弹簧和阻尼器安装在车架上,车身通过弹簧和阻尼器与车架连接,车架下部安装有车轮,加载块放置于车身上;本发明装置采用模块化设计,可快速更换车架、车轮、弹簧和阻尼器等模块,可实现不同载重、车架轴距、车轮材质、弹簧和阻尼器参数的桥梁模型试验移动荷载加载要求,具有成本低、方便快捷、适用性广等优点;本发明依据试验需求布置弹簧和阻尼器,相比传统移动质量加载方法更接近真实桥梁移动车辆加载情况,且弹簧和阻尼器参数已知,便于试验定量分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桥梁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桥梁模型试验的模块化移动加载车模型。
背景技术
桥梁结构作为交通关键节点,一旦发生结构安全事故往往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不良影响。在桥梁的实际运营中,长期的环境腐蚀、材料老化和荷载的长期效应、疲劳与突变效应等不利因素的耦合作用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结构的损伤累积和抗力衰减,从而使其抵抗自然灾害、甚至正常荷载的能力下降,极端情况下引发灾难性的突发事件。
对在役桥梁结构健康状况进行快速评估检测,可以有效预防突发性灾难、及时控制缺陷的发展、减少损失、避免人员伤亡,确保结构与使用者的安全。其中常用的整体评估技术依据激励源(输入信号)的选择,可以分为基于环境随机激励和基于移动车辆激励。近年来基于可控移动车辆荷载(车桥耦合系统振动)的桥梁快速损伤诊断方法逐渐成为研究热点,通过记录分析移动车辆荷载下桥梁结构或移动车辆的动态响应数据对在役桥梁结构健康状况进行快速评估。相关学者针对这一方向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数值和试验研究。其中模型试验研究是桥梁工程师和桥梁科技工作者借以确定和探索复杂桥梁结构受力状态和响应的重要手段之一,而目前该领域的试验研究相对较少。作为激励源和信号接收装置的移动车辆模型是试验测试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因而亟需设计一种可以广泛适用于不同车桥耦合试验需求的模块化移动车辆模型。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桥梁模型试验的模块化移动加载车模型,可实现不同载重、车架轴距、车轮材质、弹簧和阻尼器参数的桥梁模型试验移动荷载加载要求,具有成本低、方便快捷、适用性广等优点,本装置不仅可作为静载适用于各种桥梁模型静力试验,还可实现不同参数的移动荷载下各种桥梁动力性能和损伤识别方法研究试验,经扩展可广泛用于桥梁模型试验领域的研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桥梁模型试验的模块化移动加载车模型,包括加载车车身、加载车车架、车轮、加载块、弹簧和阻尼器,所述加载车车身通过弹簧和阻尼器与加载车车架连接,加载车车架下部安装有车轮,加载块放置于加载车车身上;通过调整加载块的数量调节移动加载车模型的总重量;
所述加载车车架通过紧固螺丝连接有用于固定所述弹簧和阻尼器的底座;所述加载车车架的两端焊接有牵引挂环。
进一步的,所述车轮为充气橡胶轮胎、实心橡胶轮胎或塑料轮胎。
进一步的,加载车车架包括工字型顶架和一字型底架,所述工字型顶架前部和后部的下方分别设有一个一字型底架。
进一步的,所述一字型底架的左右两侧分别相对称的设置有一组弹簧(5)和阻尼器(6)。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不仅可作为静载适用于各种桥梁模型静力试验,还可实现不同参数的移动荷载下各种桥梁动力性能和损伤识别方法研究试验;
2、本发明依据试验需求布置弹簧和阻尼器,相比传统移动质量加载方法更接近真实桥梁移动车辆加载情况,且弹簧和阻尼器参数已知,便于试验定量分析;
3、本发明装置采用模块化设计,可快速更换车架、车轮、弹簧和阻尼器等模块,可实现不同载重、车架轴距、车轮材质、弹簧和阻尼器参数的桥梁模型试验移动荷载加载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754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